时间: 2025-04-26 14:56: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6:16
赠防江卒六首 其一 作者: 刘克庄
陌上行人甲在身,
营中少妇泪痕新。
边城柳色连天碧,
何必家山始有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边防军营中守卫的士兵,他的家乡虽然春色宜人,但身处战场的他却只能看到边城的柳树与天空相连的碧色。诗中的少妇因思念丈夫而泪流满面,表达了战争带来的离愁与无奈。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柳色连天碧”的描绘,呼应了古代诗词中春天与离别的主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无奈。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得,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和政治家。他以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而著称,作品多表现对家国的忧虑和对士人的期望。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战争频繁的年代。诗人以士兵的视角,表现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战乱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楚。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非常细腻,通过士兵的视角,展现了战乱带来的离愁与无奈。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位身在边疆的士兵和他在军营中目睹的少妇的泪水,构成鲜明的对比:一方面是士兵的坚守,另一方面是少妇的悲伤,二者相互呼应,深化了诗的情感层次。
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边城柳色连天碧”描绘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凄凉的自然景色,暗示着士兵心中对家乡的思念。尽管家乡的春天美丽而温暖,但士兵却只能在异地感受寂寞与悲伤。最后一句“何必家山始有春”则是对这种思乡情感的反思,表达出一种对现实无奈的接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对比,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思念,让读者感受到士兵在边疆的孤独与无助,传达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陌上行人甲在身:
营中少妇泪痕新:
边城柳色连天碧:
何必家山始有春: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战争带来的人间离愁的深刻反思,表现了士兵对家乡的思念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发人深省。
诗中的“少妇”指的是谁?
“边城柳色连天碧”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何必家山始有春”意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