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叶制参》

时间: 2025-04-26 21:37:25

诗句

闻说秋防急,安危寄阃臣。

无心致羔雁,有分上麒麟。

毡帽环吾境,纶巾赖此人。

晋朝陶庾辈,岂必靠江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7:25

原文展示:

闻说秋防急,安危寄阃臣。
无心致羔雁,有分上麒麟。
毡帽环吾境,纶巾赖此人。
晋朝陶庾辈,岂必靠江神。

白话文翻译:

听说秋天的防备工作紧急,国家的安危全靠那些掌权的大臣。
我无心去追求羔羊和雁子,冀望能有像麒麟般的美好前程。
毡帽环绕着我的领地,这样的人才使我得以依靠。
晋朝的陶渊明和庾信这一类人,难道真要依靠江河神灵吗?

注释:

  • 阃臣:阃,门的意思,阃臣指的是掌握政权的大臣。
  • 羔雁:羔指小羊,雁指大雁,二者都是象征财富和美好的事物。
  • 上麒麟: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瑞兽,象征着吉祥、贤良之士。
  • 毡帽:指一种传统的帽子,象征着朴实和坚守。
  • 纶巾:古代读书人所戴的帽子,代表文人。
  • 陶庾辈:指陶渊明和庾信,二人都是东晋时期的重要文学家,以清高和才华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沧洲,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以豪放、清新、奔放的风格著称,擅长诗词和散文,尤其以豪放派的词作闻名。刘克庄的诗歌常常表现对国家、人生的思考,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

《送叶制参》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不安,外有金、蒙之患,内有权臣之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刘克庄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贤良之士的期盼,反映出他对政治的深切关注与思考。

诗歌鉴赏:

《送叶制参》是一首充满政治关怀和个人理想的诗。在开篇,诗人提到“秋防急”,这一句直接点出国家面临的紧急局势,令人感受到一种危机感。接下来“安危寄阃臣”,则将国家的安危寄托于那些掌权的大臣之上,表达了对政治的无奈和期待。

诗中“无心致羔雁,有分上麒麟”表现了诗人对于物质追求的淡薄,反映出他对理想和美好未来的渴望。羔羊和大雁象征着丰饶与富贵,而麒麟则是理想中的人才能带来的美好前景,诗人希望有更高尚的追求,而非仅仅沉浸于世俗的利益。

“毡帽环吾境,纶巾赖此人”,前者暗示了诗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朴素态度,后者则强调了对士人的依靠,显示出诗人内心对贤良之士的向往与期待。最后一句“岂必靠江神”则是对传统依赖的反思,强调了自身努力的重要性,表明诗人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与政治理想来实现理想的愿景。

整首诗通篇展现出一种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既有对现实的无奈,又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展现出诗人深刻的社会责任感与理想主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闻说秋防急:得知秋季的防备工作十分紧急。
  2. 安危寄阃臣:国家的安宁与危险全寄托在那些掌权的大臣身上。
  3. 无心致羔雁:我对追求财富和名声没有兴趣。
  4. 有分上麒麟:我希望能得到像麒麟一样的高雅与理想。
  5. 毡帽环吾境:在我生活的地方,毡帽象征着朴实与坚守。
  6. 纶巾赖此人:我依赖的正是那些身披文人气质的人。
  7. 晋朝陶庾辈:像陶渊明和庾信这样的人物。
  8. 岂必靠江神:难道他们真的需要依靠江河的神灵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羔羊、雁以及麒麟比作财富和理想,表现出诗人对物质与精神追求的看法。
  • 对仗:诗中的句子多采用对仗的结构,如“毡帽环吾境,纶巾赖此人”,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以及对贤良之士和理想生活的向往。通过对现实的反思,诗人强调了内心对精神追求的重视,表现出一种理想主义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羔雁:象征财富和美好的事物,代表物质追求。
  • 麒麟:象征美好和理想,体现对高尚品质的渴望。
  • 毡帽与纶巾:分别象征朴实生活和文人身份,展现出诗人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羔雁”和“麒麟”分别象征什么? A. 财富和理想
    B. 朋友和敌人
    C. 生活和死亡
    D. 自然和人文

  2. 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充满忧虑
    C. 无法改变
    D. 轻松应对

  3. “毡帽环吾境”中的“毡帽”象征: A. 文人气质
    B. 朴实生活
    C. 权力地位
    D. 财富富贵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表现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春望》:表达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与个人理想。

诗词对比:

  • 刘克庄的《送叶制参》与杜甫的《春望》都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注,但刘克庄更多地表达个人对于理想的追求,而杜甫则表现出对现实的深切忧虑,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和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诗文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凤凰台上忆吹箫(转官球) 六么令 六么令 宫香饼用辛稼轩韵 六么令 张老四曾事云间周勒卣度曲甚美遇之怅然 六么令 花朝,次愔仲韵。 六么令 六么令 六么令·壬午九日和清真 六么令 六么令·和小山,同世父璇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万古长存 铜豌豆 庞然大物 厄字旁的字 妖孽伏息 走字旁的字 刀字旁的字 不适时宜 民脂民膏 下邑 甘字旁的字 蟠龙踞虎 枉苦 泥垣宫 户字头的字 包含彼的词语有哪些 爨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