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9: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9:50
故人留镜无归处,今日怀君试暂窥。
岁久岂堪尘自入,夜长应待月相随。
空怜琼树曾临匣,犹见菱花独映池。
所恨平生还不早,如今始挂陇头枝。
我的故人留下的古镜没有归处,今天我怀念你,试着暂时去窥视。
岁月久了,怎么能忍受尘埃自入,漫漫长夜应当期待月光相伴。
空自怜惜那琼树曾经临近匣子,如今仍然能见到菱花独自映照池塘。
最恨的是平生未能早早相见,如今才将它挂在陇头的枝上。
刘长卿(约709-785),字彦方,唐代著名诗人,生于今湖南。长卿一生在朝中任职,政务繁忙,但他却以诗歌见长,尤其在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感情方面,风格清新脱俗。
此诗作于对故人的追忆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愧疚。古镜作为友人的遗物,承载着过去的美好回忆,同时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此诗以古镜为引子,深刻揭示了时间的无情与人情的珍贵。第一句“故人留镜无归处”,开篇即引出离别的主题,古镜不仅是友人的遗物,也是对过往情感的寄托。接下来的“岁久岂堪尘自入”,通过尘埃的象征,表现了时间的侵蚀和对美好回忆的珍惜。诗中“夜长应待月相随”,将夜晚与月光相结合,暗示了孤独与期待,既有对友人情感的渴望,也有对光明未来的期盼。
后两联通过意象的叠加,展示了对故人和昔日美好时光的怀念。“空怜琼树曾临匣”和“犹见菱花独映池”,体现了在回忆中依然能看到曾经的美好画面,但这些画面如今已成追忆,增添了悲伤。最后一句“所恨平生还不早”,表达了对相聚时光的惋惜,情感愈加深沉,令人感同身受。
这首诗通过对古镜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人深切的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惋惜。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映射出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珍贵,传达出对美好回忆的追寻与对未来的渴望。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景色
B. 对故人的怀念
C. 对人生的感慨
“故人留镜无归处”中的“镜”代表什么?
A. 现实的镜子
B. 对过去的怀念
C. 物质财富
“夜长应待月相随”中“月”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亲密的朋友
B. 期待与孤独
C. 时间的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