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9: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9:54
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
作者: 苏轼 〔宋代〕
古汴从西来,迎我向南京。
东流入淮泗,送我东南行。
暂别复还见,依然有余情。
春雨涨微波,一夜到彭城。
过我黄楼下,朱栏照飞。
可怜洪上石,谁听月中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徐州出发,行往南京的旅程。诗人回忆起古都汴京的情景,感慨东流的河水和即将离别的情怀。诗中提到的春雨和波涛,象征着对家乡的思念与依恋。最后,诗人感叹在黄楼下的景象,留下了一丝无奈与惆怅。
作者介绍: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擅长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风光。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轼被贬至徐州期间,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期望。诗中透露出对即将离开的无奈与对新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人在旅途中,回忆起古都的辉煌与故乡的温情,形成鲜明的对比。春雨涨波的描写,渲染了诗人心中的惆怅与思念。通过黄楼的意象,诗人不仅在描绘眼前的景象,更在探讨人生的变迁与无常。整首诗情感深厚,既有对过去的留恋,又有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苏轼丰富的内心世界及其对人生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春雨涨微波”)、拟人(如“谁听月中声”)等修辞手法,使得意象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全诗以离别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期待,传达出深厚的人生感悟。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要场景是什么?
A. 南京
B. 徐州
C. 汴京
D. 彭城
诗中提到的水流是指哪个?
A. 长江
B. 淮河
C. 黄河
D. 泗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