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47: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47:47
望蓟门
作者:祖咏 〔唐代〕
燕台一望客心惊,
笳鼓喧喧汉将营。
笳鼓一作箫鼓万里寒光生积雪,
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
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
论功还欲请长缨。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站在燕台远望,心中感到震撼与惊恐。在汉军的营地中,鼓声和号角声响彻四方,似乎可以看到战士们的英勇与紧张。远方的寒光映照着皑皑白雪,三边的晨曦唤醒了飘扬的旌旗。沙场上烽火映照着月光,海边的云山环绕着蓟城。虽然年少时没有选择做个文官,但我心中仍渴望凭借功劳获得更高的地位。
作者介绍:祖咏(约750年-830年),字元猷,唐代诗人,生于陇西。祖咏在诗歌上以风格豪放、气魄雄浑的边塞诗著称。其作品常反映士人对国家的忠诚与个人的抱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中期,正值边疆战乱频繁、民族斗争加剧的时期,诗人借此表达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以及对战斗的渴望。
《望蓟门》通过壮丽的景象与激昂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切与对战争的感慨。开篇“燕台一望客心惊”,以“望”字引出全诗,传达出一种远眺的震撼感。接着提到的“笳鼓喧喧汉将营”则通过音响的描绘,增强了战场的紧迫与严峻。诗人以“箫鼓万里寒光生积雪”将寒冷的自然景象与战斗的紧迫感紧密结合,暗示了敌人随时可能来袭的紧张气氛。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沙场烽火侵胡月”的意象,描绘出战争的惨烈与不安。而“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则反映出诗人对功名的渴望与对国家的忠诚,表明即使身处战场,也希望能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获得应有的地位。整体上,这首诗气势磅礴,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士人的家国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对战争的渴望,以及个人对功名的追求,体现了唐代士人的忠诚与豪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笳鼓”主要代表什么?
A. 和平的乐曲
B. 战争的号角与鼓声
C. 诗人的心情
填空题:诗中的“海畔云山拥蓟城”描绘了__的景象。
判断题:诗人表达了对功名的渴望及对国家的忠诚。
对 |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