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0:0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0:04:31
作者: 秦韬玉 〔唐代〕
类型: 七言律诗
蓬门未识绮罗香,
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
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
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
为他人作嫁衣裳。
我住在简陋的蓬门里,从未闻过绮罗的香气,
本想托良媒来为自己操心,却更加自伤自怜。
谁会欣赏我风流而高雅的气质,
大家只同情我在贫穷的生活中梳妆打扮。
我敢以十指的巧手来夸耀针线活,
却不愿在眉妆上与人争长短。
苦恨每年都压着金线,
都是为他人缝制嫁衣裳。
作者介绍: 秦韬玉,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诗风多以情感细腻见长,关注社会底层的生活状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反映了贫女对婚姻的渴望与无奈,揭示了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与不公。
《贫女》一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刻画了一位生活在贫困中的女子的内心挣扎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诗的开头,作者用“蓬门未识绮罗香”勾勒出贫女的生活环境,暗示她的身份与地位,简单的蓬门与华丽的绮罗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她的处境。而“拟托良媒益自伤”则表明她在爱情与婚姻上的无奈与失落。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巧妙地通过对比,展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残酷。尽管她拥有高雅的气质,但在物质匮乏的时代,这些都显得苍白无力。最后两句“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更是点明了她的悲惨命运,辛勤的付出却换来的是为他人做嫁衣的苦涩,这不仅反映了个人悲剧,也隐射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间流露出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同情与对社会不公的隐忧,深刻地揭示了贫困对个体生活的深远影响。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贫女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挣扎,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关怀与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展现了在贫困与压迫中挣扎求生的无奈。
诗词测试:
诗中“蓬门”指代什么?
诗中“金线”象征什么?
诗人通过哪些手法表现贫女的心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贫家的女儿不识绮罗的芳香,想托个良媒说亲更感到悲伤。 谁能爱我高尚的品格和情调?却都喜欢时下正流行的俭妆。 敢夸十指灵巧针线做得精美,决不天天描眉与人争短比长。 深恨年年手里拿着金线刺绣,都是替富人家小姐做嫁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