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00: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0:10
春风日日雨时时,寒力潜从暖势衰。
一气不言含有象,万灵何处谢无私。
诗通物理行堪掇,道合天机坐可窥。
应是正人持造化,尽驱幽细入垆锤。
春风每天都在吹,细雨时常降落,寒气在悄悄地减弱。
万物的气息无声无息地蕴含着象征,万物生灵又在哪里感恩这无私的恩泽呢?
诗的内涵与自然法则相通,哲理的奥义可以探索。
应是那些正直的人掌握了自然的变化,将细微的事物都融入到创造之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齐己,唐代诗人,字子余,号归山,生于公元779年,卒于公元834年。他在诗歌创作上以其蕴含深邃哲理和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称。齐己的诗多涉及自然、人生哲理以及道教思想,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中春感兴》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中国古代文化繁荣时期。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气息与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哲思,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诗中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寄托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
《中春感兴》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和哲理思考的诗作。从全诗来看,齐己通过描写春风和细雨的细腻变化,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生机。诗中“寒力潜从暖势衰”一句,生动地传达了寒冷逐渐褪去、温暖开始占据自然的过程,给人以希望和生机的感觉。接下来的“万灵何处谢无私”则引发人们对自然馈赠的思考,让读者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自然的无私和博大。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诗歌本质的探索,“诗通物理行堪掇,道合天机坐可窥”,表明了诗歌不仅是文学的表达,更是对自然法则的理解与探究。齐己在这里将诗歌与哲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强调了诗人的责任和使命。最后一句“尽驱幽细入垆锤”则寓意诗人应将细腻的观察和感悟转化为创作的动力,锤炼出更具深度的艺术作品。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表象下,蕴藏着丰富的哲理,是对自然、生命和诗歌本质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描绘,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诗歌与自然法则的内在联系。诗人意在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思考,强调生命的复苏与自然的无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寒力”指的是:
A. 温暖的力量
B. 寒冷的力量
C. 生机的象征
“万灵何处谢无私”意指:
A. 生灵对自然的感恩
B. 生灵不需要感恩
C. 自然的力量
诗人通过春天的描绘想要表达:
A. 对冬天的怀念
B. 对生命复苏的思考
C. 对自然的批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