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过西塞山》

时间: 2025-05-11 08:11:02

诗句

空江平野流,风岛苇飕飕。

残日衔西塞,孤帆向北洲。

边鸿渡汉口,楚树出吴头。

终入高云里,身依片石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08:11:02

原文展示:

空江平野流,风岛苇飕飕。
残日衔西塞,孤帆向北洲。
边鸿渡汉口,楚树出吴头。
终入高云里,身依片石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空旷的江面和广袤的平野,微风吹拂着岛上的芦苇,发出沙沙的声音。夕阳正好挂在西塞山的边缘,一只孤独的帆船正驶向北方的洲岛。天边的大雁飞越汉口,楚地的树木从吴地的边界显现出来。最终,我的船只进入高高的云层,我在一块小石头旁停下休息。

注释:

  • 空江:指空旷的江面。
  • 平野:辽阔的平坦土地。
  • :芦苇,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 残日:即将落下的夕阳。
  • 西塞:指的是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
  • 孤帆:孤独的船帆。
  • 边鸿:指飞翔在边际的大雁。
  • 渡汉口:越过汉口,汉口是长江与汉江交汇的地方。
  • 楚树:楚地的树木。
  • 吴头:吴地的边界。
  • 高云里:指高空的云层。
  • 片石:小块的石头。

典故解析:

西塞山是指著名的西塞山,位于长江之畔,历史上是许多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象征着自然之美和人生的旅途。诗中提到的“边鸿”与“楚树”,分别代表北方的飞雁与南方的树木,体现出诗人对江河湖泊和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齐己(约 779-835),字仲明,号雪堂,唐代诗人,出生于今湖北省。他以诗歌见长,尤其在五言绝句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情趣,常常描绘山水、田园的景致。

创作背景:本诗写成于齐己游历西塞山时,正是他在自然中感悟人生的时刻,诗中流露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过西塞山》是齐己的一首经典之作,诗中描绘了一个空旷宁静的江面和壮丽的夕阳景象,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首联“空江平野流,风岛苇飕飕。”以宽广的江面和宁静的芦苇岛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空旷、安详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接下来的“残日衔西塞,孤帆向北洲。”则通过夕阳的描写及孤帆的意象,增添了一丝孤独与惆怅,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的后两联“边鸿渡汉口,楚树出吴头。”通过大雁的飞越和树木的生长,展现了江南自然景色的变化,表现了诗人对江河湖泊的热爱与感慨。同时,最后一句“终入高云里,身依片石休。”则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放松与宁静,仿佛在高云之中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描绘了自然景物的变幻,表达出诗人对自由、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展现了齐己独特的诗歌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空江平野流”:描绘了空旷的江面与广袤的平原,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
    • “风岛苇飕飕”:风吹动芦苇,发出声响,增加了自然的生动感。
    • “残日衔西塞”:夕阳与西塞山交相辉映,渲染出一种温暖的色彩。
    • “孤帆向北洲”:孤独的帆船,象征着诗人的旅途与追求。
    • “边鸿渡汉口”:鸿雁飞过汉口,揭示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 “楚树出吴头”:树木的生长,表现出江南的秀美景色。
    • “终入高云里”:高云象征着远方,表现了对自由的向往。
    • “身依片石休”: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了诗人的闲适心境。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孤帆”比喻诗人的孤独与追求,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孤独的感悟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淡然洒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空江:代表着空旷与宁静,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和。
  • 孤帆:象征着孤独的旅程与追求,体现出人生的不确定与探索。
  • 残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引发人对人生的思考。
  • 高云:象征着理想与自由,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孤帆”象征什么?

    • A. 旅途的孤独
    • B. 船只的形状
    • C. 大海的波浪
    • D. 夕阳的映照
  2. “空江平野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 A. 繁华的城市
    • B. 空旷的江面与宁静的平原
    • C. 繁密的森林
    • D. 陡峭的山峰
  3. 诗中提到的“西塞”指的是?

    • A. 一座山
    • B. 一条河
    • C. 一座城市
    • D. 一片森林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齐己的《过西塞山》与李白的《将进酒》均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由的向往,但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齐己的诗更显得安静与淡然,而李白的诗则充满豪情与激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齐己研究相关文献与作品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入村 戏呈君用 次韵郑总干 独往 道中即事 其十二 暑不杂兴 次韵酬洪监仓 记画 酹江月(寿老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田字旁的字 神摇目眩 褯子 以力服人 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光棍不吃眼前亏 頁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屋如七星 马勃 暐暐 变本加厉 欠字旁的字 亠字旁的字 血字旁的字 跳篱骗马 河清社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