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16:03: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16:03:41
寄西川惠光大师昙域
作者: 齐己 〔唐代〕
禅月有名子,相知面未曾。
笔精垂壁溜,诗涩滴杉冰。
蜀国从栖泊,芜城几废兴。
忆归应寄梦,东北过金陵。
这首诗意在表达对惠光大师的寄托与思念。月亮在禅院中有名气,虽未曾相见,却彼此心知。笔墨精湛如水流淌,诗意如冰滴杉树。蜀地的栖息之所,从此几多废弃与兴盛。回想归去时应当寄托梦境,东北方向经过金陵。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齐己(约779年-834年),唐代诗人,号天池,擅长诗歌创作。齐己的诗风清新脱俗,常有禅意,受到当时禅宗的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齐己对惠光大师的思念之际,表达了他对禅宗文化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怀念。
这首诗在意境上具有深厚的禅宗特色,通过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惠光大师之间的精神联系。开篇以“禅月有名子”引入,既显示了禅宗的清净,又传达了对大师的敬仰。诗中“笔精垂壁溜,诗涩滴杉冰”一句,生动描绘了诗人创作时的情景,仿佛听到了墨水滴落的声音,展现出一种清冷而深邃的艺术氛围。接下来的“蜀国从栖泊,芜城几废兴”则表现了对故乡的思考,历史的变迁让人感慨。最后一句“忆归应寄梦,东北过金陵”则是将思念之情化为梦境的寄托,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向往与对过往的追忆。
逐句解析:
“禅月有名子,相知面未曾。”
此句表达了诗人与惠光大师之间的心灵契合,虽未见面却有深厚的了解。
“笔精垂壁溜,诗涩滴杉冰。”
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创作时的专注与灵感,笔墨流动如水,诗句清冷似冰。
“蜀国从栖泊,芜城几废兴。”
反映了对蜀地历史变迁的思考,感叹曾经的繁华与如今的荒凉。
“忆归应寄梦,东北过金陵。”
思念之情化为梦境寄托,表达对归乡的向往。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如“笔精垂壁溜”形象地描绘了创作的流畅;对仗手法在句子结构上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思念为主线,融合了对禅宗的敬仰与对故乡的怀念,表现出一种清冷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禅月有名子”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友人的思念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历史的感慨
“蜀国从栖泊,芜城几废兴”这两句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诗歌创作的思考
B. 对故乡的怀念与反思
C. 对未来的展望
诗中的“忆归应寄梦”意在何处?
A. 寄托诗人的梦境
B. 向友人表达祝愿
C. 描述归乡的情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齐己与王维的诗歌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但齐己更偏向于禅意的表达,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山水之间的情感交融。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