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03:07: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03:07:48
寄庐岳僧
作者:齐己 〔唐代〕
一闻飞锡别区中,
深入西南瀑布峰。
天际雪埋千片石,
洞门冰折几株松。
烟霞明媚栖心地,
苔藓萦纡出世踪。
莫问江边旧居寺,
火烧兵劫断秋钟。
我一听到你的飞锡在别处响起,
便深入到西南的瀑布峰。
天边的雪覆盖了千块石头,
洞口的冰折断了几株松树。
烟霞明媚,栖息的心地宁静,
苔藓萦绕,隐去世间的痕迹。
不要问江边那座旧寺,
火灾和战乱已经烧毁了秋钟。
作者介绍:齐己(约 780-841),唐代著名诗人,法号齐己,号称“庐岳僧”,他在诗歌中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齐己的风格以清新自然著称,常以简洁的语言表现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内心的宁静,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寄庐岳僧》是一首通过自然景观传达内心情感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在纷扰的社会中寻求内心平静的渴望。诗的开头提到“飞锡”,引出与僧侣的联系,暗示一种超脱的生活方式。在描绘西南瀑布峰的同时,诗人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清幽,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氛围。
接下来,诗中“天际雪埋千片石,洞门冰折几株松”描绘了一幅寒冷的冬景,冰雪覆盖了大地,松树因寒冷而折断,映射了自然的残酷与无情。这里,诗人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烟霞明媚栖心地,苔藓萦纡出世踪”,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在这片美丽的自然中找到的心灵栖息地,烟霞的明媚与苔藓的萦绕,象征着一种超然的境界,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莫问江边旧居寺,火烧兵劫断秋钟”,则是对历史的沉痛回忆,强调了战争对生活的摧残,旧寺的毁灭象征着美好生活的破灭。在这幅悲凉的画面中,诗人似乎在呼吁人们珍惜眼前的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无常和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美丽与历史的残酷,表达了诗人对宁静隐逸生活的向往,对社会动荡的无奈与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飞锡”指的是什么?
A. 僧侣的法器
B. 一种乐器
C. 一种动物
D. 一种植物
填空题:诗中“天际雪埋千片石”描绘了____的景象。
判断题:诗中提到“火烧兵劫断秋钟”是为了表现战争对生活的影响。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齐己的《寄庐岳僧》在自然描写上更加细腻,情感上更为沉重。王维的诗歌注重与自然的和谐,而齐己则强调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展现了更深层的哲理。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