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5:13
次徐令韵
作者: 吴儆 〔宋代〕
少日曾披九虎关,
谁怜投老却乘边。
贰车谩说半刺史,
多稼惟欣大有年。
榆柳关河无犬吠,
牛羊阡陌断烽烟。
玉关人老知无用,
庙算如今出万全。
年轻时曾经走过九虎关,
谁会怜惜我如今年老却在边疆。
两车马匹只是在闲聊半个刺史,
只希望今年的丰收能够让人欣喜。
榆柳旁的河流没有犬吠声,
牛羊在田间走动,烽烟已经消散。
玉关的人老了,知道这没有什么用,
如今的庙算也只求能达到最好的结果。
作者介绍:吴儆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其诗风典雅而含蓄,常常蕴含深意。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边疆,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年老的无奈和对过往岁月的回忆。诗人在边疆的生活使他感受到孤独与无助,同时也渴望平静的生活和丰收的希望。
《次徐令韵》是一首充满人生哲思的诗作,诗人以个人的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描绘了年轻时的壮志与现在的孤独,形成鲜明的对比。“少日曾披九虎关”不仅是对青春的怀念,也隐含着对边防生活的无奈。中间部分提到的“贰车谩说半刺史”,暗示了对官场生活的嘲讽与失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真实态度。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对乡村的宁静描写使人感到一丝安宁,“榆柳关河无犬吠,牛羊阡陌断烽烟”,在这里,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安宁,渴望着简单的农耕生活。在最后两句,诗人意识到自己在岁月面前的无力感,虽然智慧依旧,但对现实的变化却感到无奈。
全诗在情感上由孤独和无奈逐渐转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坚定的希望,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开头的对比展示了从年轻到老年的变化,后来的宁静描写则象征着内心的平和。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人生的无奈与对平静生活的渴望,反映出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丰收的期待,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九虎关”象征什么?
诗人对“半刺史”的态度是?
“牛羊阡陌断烽烟”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对比,两首诗都表现出对边疆生活的思考,但吴儆更强调个人的孤独感与对平静生活的渴望,而王维则更多展现了对友人的情谊与对未来的希望。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