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月岩》

时间: 2025-04-26 03:50:01

诗句

题诗山寺不胜多,人力争如造物何。

安得短蓬岩下漱,长看清影照寒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0:01

原文展示:

月岩
吴儆 〔宋代〕

题诗山寺不胜多,人力争如造物何。
安得短蓬岩下漱,长看清影照寒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的是山寺中的景象,诗人感慨寺庙多得让人无法一一细数,人们争相模仿大自然的创造而努力。诗人希望能够在岩石下用清泉漱口,长久地欣赏清澈的影子在寒冷的水面上摇曳。


注释:

字词注释

  1. 题诗:题写的诗句。
  2. 山寺:指山上的寺庙。
  3. 不胜多:形容数量很多,无法数清。
  4. 人力:指人们的努力和力量。
  5. 争如造物:形容人们争相创造,像自然的造物一样。
  6. 安得:如何能够。
  7. 短蓬:指短小的蓬草。
  8. :漱口、洗涤。
  9. 长看:长时间地观看。
  10. 清影:清澈的影子。
  11. 寒波:寒冷的水波。

典故解析: 此诗并不直接引用典故,但表达出人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人力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崇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儆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深思,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山中寺庙,诗人或许是在静谧的环境中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及人力的局限性。


诗歌鉴赏:

这首《月岩》通过描绘山寺的宁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对人类创造力的反思。首句“题诗山寺不胜多”直截了当地揭示了山寺的数量之多,体现了人类在宗教和文化追求上的热情。然而,接下来的“人力争如造物何”则带有一丝无奈,诗人意识到尽管人们努力模仿自然的造物,但终究难以与之相提并论。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个人的感受,表达了希望在岩石下用清水漱口、长久欣赏水中清影的愿望。这种渴望不仅是对自然美的向往,更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全诗在自然的描绘中融入了人类情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人在细腻的笔触中,展现了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令人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题诗山寺不胜多:表达了山中寺庙多到让人难以数清的感受,显示出一种繁华与喧嚣。
  2. 人力争如造物何:反映了人们在追求艺术和文化上所付出的努力,但又感叹人力的微薄。
  3. 安得短蓬岩下漱:诗人渴望在岩石下用清泉漱口,表达对自然清新之美的向往。
  4. 长看清影照寒波:希望长久地欣赏水中的清影,体现出一种闲适与宁静的心态。

修辞手法

  • 对比:人力与自然的对比,强调人类的渺小。
  • 象征:清影和寒波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类创造力的反思,传达出一种向往宁静与和谐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月岩: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神秘。
  2. 山寺:代表人类文化与宗教追求的场所。
  3. 清影:象征着纯净与美好。
  4. 寒波:体现出自然的力量与冷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山寺”主要象征什么?
    A. 文化追求
    B. 自然美
    C. 人力争斗

  2. “人力争如造物何”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叹?
    A. 自然的伟大
    B. 人力的不足
    C. 宗教的力量

  3. 诗中提到的“清影”象征着什么?
    A. 人的追求
    B. 纯净与美好
    C. 寒冷与孤独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比较吴儆的《月岩》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皆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但王维更侧重于描绘自然景象的细腻与变化,而吴儆则更加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及内心的宁静。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


参考资料:

  1. 《宋代诗词鉴赏》
  2. 《古诗词精粹解读》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江神子(牡丹) 杨柳枝 其二 饭牛 瑞鹤仙·中元才过节 以人生五马贵莫受侵为韵送胡献叔守邵阳 不寐 舟次严陵 次韵方教采芹亭 次韵行甫小集平山 农谣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璇阶 倒八字的字 虎字头的字 燕馈 龜字旁的字 包含砫的词语有哪些 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逃牌 鼻字旁的字 面究 问罪之师 田字旁的字 闻道犹迷 油炸猢狲 江山之异 得全要领 极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