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8:45: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8:45:00
原文展示:
又一番沪水出牂牁。江声汹鸣鼍。正南人争望,转移虎节,弹压鲸波。未见元戎羽葆,民气已冲和。不待禁中选,李牧廉颇。却顾边陲以北,似乘航共济,亡楫中河。纵缆头襦尾,其奈不牢何。明公一襟忠愤,想誓江无日不酣歌。当津者,岂应袖手,长宴江沱。
白话文翻译:
又一次,沪水从牂牁流出。江水声汹涌如鼍鸣。南方的人们争相观望,转移虎符,镇压巨浪。还未见到元帅的羽饰车盖,民心已经平和。不需要宫中选拔,李牧和廉颇般的将领。回头看边疆以北,如同乘船共渡,却在中流失去了桨。即使系着缆绳,又怎能牢固呢?明公满怀忠诚和愤怒,想必在江边无日不欢歌。掌管渡口的人,岂能袖手旁观,长久地宴饮于江沱之间。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泳,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抒怀为主,此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诗人对贤能将领的期待。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宋代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贤能将领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比喻,描绘了江水的汹涌和南人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切。诗中“转移虎节,弹压鲸波”展现了诗人对军事行动的期待,而“未见元戎羽葆,民气已冲和”则反映了诗人对民心的平和状态的欣慰。最后,诗人通过对“明公”的期待,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和对贤能将领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贤能将领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稳定的渴望。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鸣鼍”指的是什么? A. 鳄鱼 B. 老虎 C. 狮子 D. 熊
“转移虎节,弹压鲸波”中的“虎节”和“鲸波”分别象征什么? A. 军事指挥和巨浪 B. 符节和波涛 C. 虎和鲸鱼 D. 节气和波浪
诗中提到的“李牧廉颇”是指什么? A. 古代名将 B. 古代文人 C. 古代官员 D. 古代学者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