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夜渡吴松江怀古》

时间: 2025-05-22 16:03:47

诗句

宿帆震泽口,晓渡松江濆。

棹发鱼龙气,舟冲鸿雁群。

寒潮顿觉满,暗浦稍将分。

气出海生日,光清湖起云。

水乡尽天卫,叹息为吴君。

谋士伏剑死,至今悲所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16:03:47

原文展示:

宿帆震泽口,晓渡松江濆。
棹发鱼龙气,舟冲鸿雁群。
寒潮顿觉满,暗浦稍将分。
气出海生日,光清湖起云。
水乡尽天卫,叹息为吴君。
谋士伏剑死,至今悲所闻。

白话文翻译:

在震泽口的宿船上,我醒来时天色已经微明,准备渡过松江。
划桨时,仿佛能感受到水面上鱼和龙的气息,船只驶向成群的鸿雁。
寒潮瞬间涌动,暗淡的水面开始变得清晰。
海上的空气带着生机,阳光照耀下湖面上升起云雾。
水乡的景色尽在眼前,不禁让我为吴王的遭遇感到惋惜。
谋士为国捐躯的悲惨故事,至今仍让我心痛不已。

注释:

  • 宿帆:在船上过夜。
  • 震泽口:指震泽江口,地名。
  • 棹发:划桨时发出的声音。
  • 鱼龙气:水中鱼和龙的气息,形象地描绘水的生机。
  • 鸿雁:指大雁,象征迁徙的生物。
  • 寒潮:寒冷的潮水。
  • 暗浦:黑暗的水面。
  • 气出海生日:海上生机勃勃,气息回荡。
  • 吴君:指古代吴国的君主。
  • 谋士伏剑:指为国捐躯的谋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宋之问,唐代诗人,字子文,常以山水和历史题材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在水乡渡江时的感怀,借助自然景象抒发对历史及英杰的追忆,表达对吴国命运的惋惜。

诗歌鉴赏:

《夜渡吴松江怀古》是一首饱含历史情感与自然景观的古诗。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吴松江的晨曦景色,融入了作者对古代吴国的深切思考与怀念。开头的“宿帆震泽口,晓渡松江濆”描绘了清晨时分,作者在江边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富有生机的氛围。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用“棹发鱼龙气,舟冲鸿雁群”表现出水乡的活力和生命力,仿佛能感受到江水带来的生气与希望。

然而,随着“水乡尽天卫,叹息为吴君”的出现,诗人瞬间将情感转向历史,表达了对吴国兴衰的惋惜。这里,吴国的历史变迁与自然景色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深思。最后提及“谋士伏剑死,至今悲所闻”,更是加深了对历史人物悲剧命运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敏感与思考。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敬意与对家国命运的忧虑。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宿帆震泽口”:描绘了诗人夜宿于震泽口,描摹出静谧的夜晚。
    • “晓渡松江濆”:清晨开始渡过松江,点明时空背景。
    • “棹发鱼龙气”:划桨时感受到水中生机,暗示水的灵动。
    • “舟冲鸿雁群”:船只驶向大雁,生动描绘了迁徙的景象。
    • “寒潮顿觉满”:寒冷的潮水涌动,传达出季节的转变。
    • “暗浦稍将分”:暗淡的水面开始明亮,象征希望的光明。
    • “气出海生日”:海上生机勃勃,寓意生活的活力。
    • “光清湖起云”:阳光照耀湖面,云气升腾,展示自然的美好。
    • “水乡尽天卫”:水乡的壮丽景色,令人感叹。
    • “叹息为吴君”:对吴国君主的惋惜,感情深沉。
    • “谋士伏剑死”:历史的悲剧,令人痛惜,传达对英杰的敬仰。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水比作鱼龙的气息,生动形象。
    • 对仗:如“寒潮顿觉满,暗浦稍将分”形成对比,增强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水乡晨景,表达对历史的缅怀与对吴国兴衰的惋惜,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命运的感叹。

意象分析:

  • 水乡:象征着生命的源泉与历史的变迁,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 鸿雁:象征着自由与迁徙,表现了对过往的追忆。
  • :象征着忠诚与牺牲,代表了为国捐躯的谋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宿帆震泽口”中的“震泽口”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江南某地
    • B. 湖泊
    • C. 渡口
    • D. 震泽江口
  2. 诗人为何对吴国感到惋惜?

    • A. 因为吴国繁荣
    • B. 因为吴国的历史悲剧
    • C. 因为吴国的英雄
    • D. 因为吴国的地理位置
  3. 诗中提到的“谋士伏剑死”是指什么?

    • A. 为国捐躯的忠臣
    • B. 战争中的失败
    • C. 古代的传说
    • D. 一场悲剧故事

答案

  1. D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夜渡吴松江怀古》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都描写了水乡的景色与历史的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历史的惋惜,而后者则表现出一种轻快的旅途心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古诗的结合研究》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送别 奔亡道中其三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咏槿 幽涧泉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 送长沙陈太守二首 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 宫中行乐词其七 听蜀僧濬弹琴 / 听蜀僧浚弹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牛字旁的字 同的笔画顺序详解_同字的笔顺规则与书写技巧 妈妈的字怎么写?妈妈的字笔画顺序详解 寝馈其中 先字旁的字 疋字旁的字 举首奋臂 斤偏旁的字有哪些?带斤的汉字大全 洒的繁体字怎么写?这份洒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不分青红皂白 辽东鹤 枷棒重 传道授业 包含委的词语有哪些 以人为本 血字旁的字 身字旁的字 箫铙歌 包含妖的成语 跃马弯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