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0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00:29
宴郑协律山亭
作者:宋之问(唐代)
朝英退食回,
追兴洛城隈。
山瞻二室近,
水自陆浑来。
小径藤间入,
高窗竹上开。
砌花连菡萏,
溪柳覆莓苔。
舞席归云断,
歌筵薄景催。
可怜郊野际,
长有故人杯。
清晨的英俊少年们用过早餐,
追逐兴致游玩于洛城的边缘。
远望山上两间屋子近在咫尺,
水从陆地的浑河流来。
小径从藤蔓间蜿蜒而入,
高窗外的竹子在阳光下摇曳。
台阶上的花与荷花相连,
小溪旁的柳树掩映着莓苔。
舞席上的云彩似乎已经断了,
歌声的筵席在薄暮中催促着。
可怜那郊野的边际,
总有故人的酒杯在等候。
本诗中的“洛城”与“陆浑”提到的地名,都是唐代文学中常见的背景,反映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与热爱。洛阳作为古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许多文人墨客的创作源泉。此外,诗中提到的“故人杯”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饮酒作乐的情景,体现了唐代文人交友的风雅。
作者介绍:
宋之问,字景仁,号清江,唐代著名诗人,出生于长安。其诗风清新俊逸,擅长五言绝句与律诗,作品多描绘山水风景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宴请友人于郑协律山亭之际,诗人在山水之间抒发情感,展现了与友共饮、共游的悠闲情景,反映出唐代文人对自然与友情的向往。
《宴郑协律山亭》是一首充满自然美与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山水的宁静与宴会的欢愉。开头描写“朝英退食回”,将诗人和友人置于一个清新的早晨,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与友人追逐兴致游玩于洛城,表现出一种洒脱与愉悦。
中间部分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现了亭子周围的自然景观:山近水流,小径蜿蜒,花与荷相映,柳与苔相覆,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环境。最后几句则转向宴会的情景,舞席与歌筵的描写不仅传达了欢乐的气氛,同时也带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友情的珍惜与遗憾。
整首诗流畅自然,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与友情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宴会的场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洛城”指的是哪个城市?
“砌花连菡萏”中的“菡萏”指的是什么?
诗中“可怜郊野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