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江行见鸬鹚》

时间: 2025-04-27 00:46:11

诗句

江畔鸬鹚鸟,迎霜处处飞。

北看疑是雁,南客更思归。

岭上行人绝,关中音信稀。

故园今夜里,应为捣寒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46:11

原文展示:

江畔鸬鹚鸟,迎霜处处飞。
北看疑是雁,南客更思归。
岭上行人绝,关中音信稀。
故园今夜里,应为捣寒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江边的鸬鹚在寒霜中飞翔的情景。朝北看去,误以为是大雁,身在南方的游子更加思念故乡。山岭上的行人已经很少,关中地区的音信也变得稀少。今夜在故乡,应该有人在为寒冬捣制衣物。

注释:

  • 鸬鹚:一种水鸟,善于捕鱼。
  • 迎霜:迎接寒霜,形容季节的变换。
  • 南客:南方的旅客,指诗人或漂泊在外的人。
  • 岭上行人绝:山岭上的行人已经很少。
  • 关中:指陕西一带,古称关中,音信稀少。

典故解析:

  • 捣寒衣:指在寒冷的天气里为亲人准备衣物,表达了思念之情和温暖的关怀。这一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表现游子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宋之问,字子京,号景山,唐代诗人,以赋诗而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作者离乡在外之际,表现了他对故乡深切的思念。诗中通过描绘鸬鹚和行人稀少的情景,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的交织,表现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开头两句描绘了寒霜中鸬鹚飞翔的情景,给人一种冷清而又生动的画面。紧接着,诗人通过“北看疑是雁”这句,展现出他对故乡的思念,甚至在看到飞鸟时,都会联想到故乡的雁。中间两句则通过“岭上行人绝,关中音信稀”描绘了人迹罕至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孤独的氛围。最后一句“故园今夜里,应为捣寒衣”,则将思乡之情升华到对亲人的关心,表达了游子对故乡温暖的牵挂。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通过自然景象与游子情感的结合,展示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令人感慨不已。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江畔鸬鹚鸟,迎霜处处飞” - 描述了寒冷的秋冬季节,鸬鹚在江边飞翔,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
    2. “北看疑是雁,南客更思归” - 看到鸬鹚,误以为是北飞的大雁,反而加深了南方游子对故乡的思念。
    3. “岭上行人绝,关中音信稀” - 山岭上的行人已经很少,信件也变得稀少,表现了游子的孤独感。
    4. “故园今夜里,应为捣寒衣” - 想象故乡的亲人在为寒冷的冬天准备衣物,表达温暖的思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鸬鹚比作雁,体现了思乡之情。
    • 拟人:通过描绘鸟类的活动,使自然景象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北看”与“南客”,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对称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鸟类飞翔和人少音稀的描写,深刻反映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 鸬鹚:象征着自然的自由与孤独,也反映出游子对故乡的渴望。
  • 寒衣:代表了对亲人的关心与温暖,是游子思乡情感的具象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鸟是: A. 大雁
    B. 鸬鹚
    C. 麻雀

  2. “南客”指的是: A. 在北方的人
    B. 在南方的游子
    C. 在西方的商人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 A. 对故乡的憧憬
    B. 对亲人的关怀
    C.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王维在《鸟鸣涧》中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而宋之问在《江行见鸬鹚》中则集中表现了孤独与思乡,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王维的作品更侧重于自然之美,而宋之问则通过自然反映人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解读》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相关查询

卜算子四首 其四 拌凉菜 卜算子 卜算子(题徐仙亭) 卜算子 其二 卜算子 卜算子 烛泪 卜算子 卜算子 画山水 卜算子 别怨,用饮水词韵 卜算子 二首李法师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涉的词语有哪些 诽誉在俗 文绮 斥责 绞丝旁的字 黽字旁的字 乌狼 馬字旁的字 河鱼之疾 一瓶一钵 黄字旁的字 小水长流 详酌 曳居侯门 辱国殄民 包含诌的词语有哪些 禾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