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4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44:11
我尝采石山头见蛾眉,
且看浓妆淡抹两湖宜。
何物老妪生此儿,
又睹双髻尤为奇。
五丁刻画盘古时,
黛绿常假山灵施。
春风阅尽不肯笄,
素螺头立鬓不丝。
梳云沐雨容为谁,
相逢婉变是似之。
古今知几经品题,
我困暑役何能诗。
祗疑前川月鉴故半亏,
嫦娥妒吝耶焉知非。
我曾在采石山头看到那美丽的蛾眉,
不禁想看那浓妆和淡妆各自的适宜。
是什么老妪生出了这样一个女儿,
双髻的发型更让人觉得奇特。
五丁的雕刻可追溯到盘古时代,
而那黛绿的色彩常常被山灵所施展。
春风吹拂过,但她却不肯梳妆,
素螺头的发型立于鬓边显得毫无丝毫。
梳理过云彩、沐浴过雨水的她又是为了谁,
相逢时的婉转变化难以捉摸。
古今多少人曾品评过这地方,
我在炎热中劳作,无法写出诗来。
只怀疑前川的月光映照下是否有些亏损,
嫦娥是否因妒忌而让人无法知晓。
作者介绍:李曾伯(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擅长山水田园诗,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李曾伯游览丫头岩时,受到自然景观及其美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慨。
《咏丫头岩》是李曾伯的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的敏锐感知。开头两句描写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的和谐,表达了诗人对美的欣赏。接下来的几句则引入了对美丽女子的描写,借助“老妪”与“双髻”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美与人文美的交融。
诗中“春风阅尽不肯笄,素螺头立鬓不丝”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的自然状态,似乎在说即使春风已经来临,女子也不急于打扮,反而显得清新自然,传达出一种对世俗繁华的淡然态度。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对美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的哲理反思,展现了李曾伯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的深刻思考,反映出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强调了自然美与人文美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蛾眉”是指什么?
诗人对春风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