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6:30: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30:31
沁园春(月夜自和)
嗟矍铄翁,对婵娟月,怀汗漫游。
怅江湖幸有,季鹰鲈鲙,田园忍负,晏子狐裘。
丹桂开时,青苹渺处,家在三吴天尽头。
庭皋静,又一番叶落,天下皆秋。
少年弓剑边州。惊转首黄粱还梦不。
叹悠悠千载,关山无恙,滔滔一水,岁月俱流。
镜老菱花,笳悲芦叶,新雁数行人倚楼。
君知否,把眉峰蹙破,岂为身愁。
感叹年迈的老翁,在明月下,怀念着自由自在的游历。
惆怅于江湖,幸好有季节的鱼和美味的食物,田园的生活也不能辜负,仿佛晏子的狐裘。
丹桂盛开时,遥望青苹,家在三吴的尽头。
庭院静谧,又是一番叶落,整个天下都进入了秋天。
年轻时的我,常常在边疆练习弓箭,惊讶地转身,梦中还未醒来。
感叹悠悠千载,关山依旧无恙,滔滔江水,岁月在流逝。
镜中映出老去的菱花,笳声哀怨,芦叶轻轻摇曳,新来的大雁成群飞过,人在楼中倚靠。
你知道吗?我眉头紧锁,愁苦并不是因为自身的忧愁。
作者介绍:李曾伯,字子仪,号澄江,南宋时期人,著名词人及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及人生哲理。其作品以情感真挚和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一个宁静的月夜,作者面对明月感怀人生,抒发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感慨。背景中蕴含着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沁园春(月夜自和)》通过对月夜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诗中开篇以“矍铄翁”自喻,展现了老年的智慧与生命的沉淀,随后转入对江湖美食与田园生活的怀念,体现了对自然与人情的热爱。尤其是“丹桂开时,青苹渺处”,描绘了秋意渐浓之时,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流露出浓厚的乡愁。
接着,诗人用“少年弓剑边州”的意象,回忆起年轻时的豪情与梦想,转而反思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对于“镜老菱花”,不仅是对容颜的感叹,更是对生命的无情流逝的深刻体悟。最后的“岂为身愁”,则是对内心愁苦的反思,表明诗人并不因身世的艰辛而感到悲伤,而是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与接受。
整首诗词意境悠远,情感深沉,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人生无常的哲思,展现了李曾伯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厚底蕴与独特视角。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虽然有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但更多的是一种洒脱与释然,展现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淡然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矍铄翁”指的是:
“黄粱梦”出自:
诗中提到的“季鹰鲈鲙”主要寓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的解析与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沁园春(月夜自和)》的情感与意境,提升古诗词的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