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22:4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22:43:09
九日拜大兄坟
作者: 汪晫 〔宋代〕
携家松底酹虾蟆,
椒荔豚肩荐菊芽。
吾父洲中无橘树,
与兄庭下有荆花。
和羹莫遂笺边让,
破帽无能落孟嘉。
衰老伤怀泪痕冷,
年来须鬓白多些。
在松树底下,我带着家人祭奠大兄,
用椒和荔枝的豚肩肉来供奉菊花芽。
我父亲的家乡没有橘树,
而你我兄弟的庭院里却有荆花。
和羹(汤)时常不能如愿,
破帽也无法像孟嘉那样落下。
衰老的伤感让我泪水冷却,
这几年头上的白发越来越多。
作者介绍:
汪晫,生活在宋代,字宗道,号澄江,晚号白石,出身于书香门第,曾任地方官员。他的诗歌多描写山水田园,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重阳节,表现了诗人对已故大兄的思念之情。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适合祭祀和思念逝去的亲人。诗中透出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和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对生命和亲情的深刻思考。
《九日拜大兄坟》是汪晫在重阳节时祭拜已故兄长所作,诗歌充满了浓厚的思乡情和对亲人的怀念。诗的开头以“携家松底酹虾蟆”引入,描绘了一个温暖的场景——在松树下,和家人一起祭奠,酒的香气弥漫,令人感受到一种亲情的温暖。然而,随着诗句的展开,祭奠的场景却逐渐变得沉重,诗人用“吾父洲中无橘树,与兄庭下有荆花”表达了对家族的忧虑与无奈,家乡的缺失与兄弟的离去让诗人心中充满了感伤。
诗中通过“和羹莫遂笺边让”抒发了生活的艰辛,平常的琐事如同羹汤般难以调和,表现了生活的压迫感。而“破帽无能落孟嘉”则引用了典故,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失落感,孟嘉落帽的洒脱与自己现状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诗人以“衰老伤怀泪痕冷,年来须鬓白多些”结束,直面衰老与时光的流逝,感慨岁月无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生命的思考,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对已故亲人的怀念和对家庭的珍视,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对亲情的深刻理解与思考,展现了人对生命和逝去岁月的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主要祭品是什么?
A. 橘树
B. 豚肩
C. 荆花
D. 菊芽
“携家松底酹虾蟆”中的“酹”字意思是?
A. 倒酒
B. 祭奠
C. 漂流
D. 归去
诗人提到“须鬓白多些”是为了表达什么情感?
A. 年轻
B. 失落
C. 怀念
D. 衰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