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元处士高亭(宣州)》

时间: 2025-05-04 10:14:16

诗句

水接西江天外声,小斋松影拂云平。

何人教我吹长笛,与倚春风弄月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4:16

原文展示:

题元处士高亭(宣州)
作者:杜牧
水接西江天外声,小斋松影拂云平。
何人教我吹长笛,与倚春风弄月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高亭中,听着远处西江的流水声,看到小斋旁松树的影子轻拂着云朵。诗人感慨自己在如此美好的春夜,想知道是谁教自己吹奏长笛,想与春风和明月一起共舞。

注释:

  • 水接西江天外声:意指水流与西江的声音在遥远的天际交融,描绘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意境。
  • 小斋松影拂云平:小斋指的是小型的书房或庐舍,松树的影子轻轻拂过平静的云彩。
  • 何人教我吹长笛:诗人自问,究竟是谁教会了自己吹奏这悠扬的长笛。
  • 与倚春风弄月明:与春风一同,享受明亮的月光,表达一种对自然的享受与陶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以五言绝句见长,风格清新、婉约。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及个人情感的表达。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杜牧的隐居生活中,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杜牧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的时代,他通过诗歌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题元处士高亭(宣州)》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展现了杜牧在高亭中赏景的闲适生活。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自然景色,水声与松影交融,给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感觉。诗人在此处,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一种超脱的宁静。后两句则转向个人情感,诗人不仅在欣赏美景,也在思索音乐与春风月色的契合,展现出一种对艺术的向往。

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体现了唐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理想。诗中水声、松影、长笛、春风、明月等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一幅动人的春夜画卷,渗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杜牧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感,给人以深刻的艺术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水接西江天外声:描绘了水流的声音与远方的西江相连,营造出一种开阔的意境。
  2. 小斋松影拂云平:展现了小斋旁边松影轻轻拂过平静的云层,描绘出宁静的环境。
  3. 何人教我吹长笛:诗人追问,暗示对音乐的追求和对于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好奇。
  4. 与倚春风弄月明:表达诗人希望在春风中与明月共舞的渴望,体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水声与西江的连接,营造出空间的广阔感。
  • 拟人:松影的“拂”,使自然景物具有人性化特征,增添了生动感。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诗歌的音乐性。

主题思想:本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渴望和对艺术的追求,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 :象征流动与时间,传达宁静与和谐。
  • 松影:象征坚韧与长青,代表诗人心中的理想与追求。
  • 长笛:代表音乐与艺术,表达诗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 春风与明月: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情感的美好,传递出一种浪漫的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水接西江天外声”意指什么?

    • A. 水流的声音
    • B. 远处的风声
    • C. 西江的景色
  2. 诗人希望与谁共舞?

    • A. 明月
    • B. 春风
    • C. 以上都对
  3. 诗歌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悠闲与艺术追求
    • C. 愤怒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杜牧的《题元处士高亭》与王维的《鹿柴》均描绘了自然景物,但杜牧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流露,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哲理。杜牧的语言更为婉约细腻,而王维则以简练著称,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集》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宿青山市四首 题安城赵宽之慈顺堂 泊平江百花洲 东碛滩 明发鸭步 戊戌正月二日雪作二首 领客南园和余处恭尚书清凉寺劝农二首 林宏才秉义挽辞 暮归 芗林五十咏 其二十三 白鹤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穴宝盖的字 见风使帆 骨字旁的字 无字旁的字 肤受之诉 寝苫枕草 流血成河 印踪 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灵征 齊字旁的字 又字旁的字 羑里 妇孺皆知 拆兑 肃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