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0:0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0:03:09
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
作者: 苏轼 〔宋代〕
楚山修竹如云,
异材秀出千林表。
龙须半翦,凤膺微涨,
玉肌匀绕。
木落淮南,雨睛云梦,
月明风袅。
自中郎不见,
桓伊去后,
知孤负秋多少。
闻道岭南太守,
后堂深绿珠娇小。
绮窗学弄,
梁州初遍,
霓裳未了。
嚼徵含宫,
泛商流羽,
一声云杪。
为使君洗尽,
蛮风瘴雨,
作霜天晓。
这首词描绘了楚山和修竹的美丽景色,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提到的“龙须半翦,凤膺微涨”形象地描绘了山水的灵动;“木落淮南,雨睛云梦,月明风袅”则展现了自然景象的变幻无常。诗人感慨与中郎(指友人)不再相见,感到孤独和惋惜。此外,词中提到岭南太守的美人,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美好事物的易逝。整首词意境深远,情感丰富。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婉约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北宋时期,时值作者被贬之际,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怀念交织在一起,因而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情的词作。
《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是苏轼在贬谪生涯中创作的一首词,体现了他在逆境中的豁达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词的开头以“楚山修竹如云”引入,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仿佛让人感受到清新和悠远的气息。接着,词人通过“龙须半翦,凤膺微涨”展现了美丽的意象,令人联想到一个灵动的女子。
在词的中段,作者通过描写季节的变换与个人的情感交织,传达出对友人的思念与惋惜,“自中郎不见,桓伊去后,知孤负秋多少”,这几句道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后半部分,提到“岭南太守,后堂深绿珠娇小”,这里不仅描绘了美人的形象,也隐含了对人生短暂和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苏轼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
整首词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人生的孤独与短暂,表达了苏轼在逆境中依然追求美好与情感的坚持。
词中的“楚山”主要象征什么?
“龙须半翦,凤膺微涨”中的“龙须”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岭南太守”象征了什么?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和分析,希望你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这首词的美妙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