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2:19: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2:19:41
临江仙·风水洞作
作者: 苏轼 〔宋代〕
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
故应为我发新诗。
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
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
还凭流水送人归。
层巅余落日,草露已沾衣。
这四个大洲本就遍布于世间,这里风水的好坏又有什么疑问呢?
所以应该为我写出新的诗篇。
幽静的花香弥漫在涧谷中,寒冷的水藻在波浪中轻舞。
借着玉川的清风生出两腋,天仙未必就会思念。
还要依靠流水送人回家。
在高层的山巅,余晖洒落,草上的露珠已经沾湿了衣裳。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疏朗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临江仙·风水洞作》创作于苏轼被贬谪期间,诗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索。诗人在风水洞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人生的无常,借此抒发其淡然的心境。
这首《临江仙·风水洞作》展现了苏轼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诗中“风水”不仅仅指地理环境,更是对人生境遇的隐喻。开头的“此间风水何疑”,表现了他对现状的无奈与接受。而后通过对“幽花香涧谷”和“寒藻舞沦漪”的描写,传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诗中“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则展现了诗人的豁达和洒脱,似乎在说,即使是美好的事物,也不一定能引起他人的思念,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自我解脱的态度。最后,诗人以“层巅余落日,草露已沾衣”收尾,意象优美,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体现了苏轼超然的心态与哲理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幽花香涧谷”中的“幽花”指的是:
A. 美丽的花
B. 香气四溢的花
C. 安静的花
D. 凋零的花
“层巅余落日”中“层巅”指的是:
A. 山顶
B. 低谷
C. 河岸
D. 平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的《临江仙》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均通过自然景物来抒发个人情感,但苏轼更注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奔放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