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菩萨蛮·回文》

时间: 2025-05-04 05:09:31

诗句

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

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

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

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09:31

原文展示

菩萨蛮·回文
作者:苏轼 〔宋代〕

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
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
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
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尤其是红梅花的娇小和柔美。诗人通过“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的句子,表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和感受,同时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以及对离别的惋惜。

注释

  • 峤南:指南方的高山或陡峭的地方,这里特指江南地区。
  • 江浅:江水浅,显现出水底的景象。
  • 红梅:指红色的梅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疏篱:稀疏的篱笆,表明一种朦胧和幽静的环境。
  • 老人行即到:意指老年人走路慢,但一旦到达目的地便会变老,暗示时光流逝。

典故解析

这首词虽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可以看出诗人对离别的感伤,表现了一种普遍的人生哲理:生命如同梅枝般脆弱,离别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苏州人,北宋著名词人、诗人、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丰富而著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轼的晚年,正值他因政治原因被贬的时期,面对人生的种种无奈与离别,他的词中愈发流露出对人、事、物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江南春日的美丽画卷,诗人通过“红梅小”这一细腻的描写,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词中“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两句,运用了对称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对老人与离别的感悟,诗人传达出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珍惜。整体上,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景,更深层次地表达出对人生无常的哲思和对美好事物的眷恋。苏轼在这短短的八句中,展现了他深厚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细腻观察,使整首词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峤南江浅红梅小:描绘江南水面上小红梅的美丽,意象清新。
    • 小梅红浅江南峤:反复强调梅花的娇小与江南的韵味。
    • 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展现人与自然相互观察的动态关系。
    • 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感叹时间的流逝,人生如梦。
    • 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通过残枝的意象,表达离别的惋惜与伤感。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展现对称美。
    • 拟人:梅花和篱笆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增加了亲切感。
    • 比喻:离别与残枝的比喻,强化了情感的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的结合,表达了对生命流转、离别的深刻思考,同时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

意象分析

  • 红梅:象征美丽与希望,春天的到来。
  • 疏篱:代表一种幽静的环境,也是一种人与自然的界限。
  • 老人:象征时间的流逝,人生的无常。
  • 残枝:暗示生命的脆弱与离别的惋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窥我向疏篱”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A.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B. 对时间的无奈
    C. 美丽的风景

  2. “离别惜残枝”中的“残枝”象征什么?
    A. 新生命的开始
    B. 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C. 美好事物的存在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作品,描绘春天的情景和感慨。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李清照的词,展现春天的美丽和离别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注重豪放与奔放的情感表达。
  • 杜甫的《春望》:聚焦于国家和个人的困境,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词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荆阃宴交代贾尚书乐语口号 过西海隘即事 首夏而有秋意 挽吴文昌母夫人 其一 道间怀益昌总所海棠 将至桂林戒弗作诗饮酒 登寿沙楼和抑斋韵 水调歌头(庚子送周日丙·仲赴江东幕) 劭农归游白龙洞 挽尤端明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私字儿的字 包含菽的成语 偿息 怏怏不平 同字框的字 鸿案相庄 对开 幺字旁的字 提土旁的字 不足齿数 连干 玉堂人物 包含浩的成语 诡然 不耻最后 包含皓的成语 豆字旁的字 驾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