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水调歌头(庚子送周日丙·仲赴江东幕)》

时间: 2025-05-08 06:52:30

诗句

簪履盛元幕,领袖属英游。

登车揽辔余事,何止客诸侯。

看尽巫云岷雪,却访庐峰湓浦,砥柱赞中流。

百叠青山路,一片白苹洲。

今日事,风涛上,一虚舟。

长江万顷寒碧,犹谓马能浮。

况是眼前局面,心腹忧如边角,胜著赖帷筹。

谈笑济时了,勋业迈前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6:52:30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庚子送周日丙·仲赴江东幕)
作者: 李曾伯

簪履盛元幕,领袖属英游。
登车揽辔余事,何止客诸侯。
看尽巫云岷雪,却访庐峰湓浦,
砥柱赞中流。
百叠青山路,一片白苹洲。
今日事,风涛上,一虚舟。
长江万顷寒碧,犹谓马能浮。
况是眼前局面,心腹忧如边角,
胜著赖帷筹。
谈笑济时了,勋业迈前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盛大场合的场景,领袖人才济济,驾车出游。面对繁重的事务,何止是普通的客人呢?他看尽了巫山的云和岷山的雪,却又去探访庐山和湓浦,赞叹中流的砥柱。青山重叠的山路和白色苹洲一片苍翠。眼前的事情如同在风涛之中漂浮的小舟,长江浩渺的寒碧水面,宛如马能浮在上面一样。眼前的局面让心中忧虑如同被压迫的边角,成功与否全赖于深思熟虑的策略。最后的谈笑间,时局的变化已经成败在握,勋业的进展也在不断修缮之中。

注释:

  • 簪履:指带有装饰的头饰和鞋履,形容人们的盛装。
  • 领袖:指领导者,杰出的人物。
  • 巫云岷雪:巫山的云和岷山的雪,象征自然美景和壮丽的山水。
  • 砥柱:比喻坚定不移的支柱,通常用以形容做出贡献的人。
  • 白苹洲:指长江中的一片洲,象征宁静和美丽的自然环境。
  • 心腹忧如边角:比喻内心的忧虑如同凹陷的边角,形容心中焦虑和不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子华,号穷睇,宋代诗人,擅长词、诗,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而受到后人的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庚子年间,诗人送别朋友周日丙赴江东,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许。作品中融入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李曾伯的《水调歌头(庚子送周日丙·仲赴江东幕)》是一首充满画面感和哲理的作品。诗歌开头描绘了一个盛大的场合,展现了领导者的风范与气度,紧接着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在游历中看尽巫山的云和岷山的雪,表现出他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人事的思考。后半部分,诗人将目光转向长江,借助水波的浩瀚与无常,映射出人生的脆弱与无奈。尤其是“心腹忧如边角”,更是将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展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思考与期待,显示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簪履盛元幕:描绘了一幅盛大的场景,突显出人们的华丽与庄重。
  • 领袖属英游:强调了杰出人物的领导力和影响力。
  • 登车揽辔余事: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琐事的思考,隐含着对繁忙生活的无奈。
  • 看尽巫云岷雪: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心境的开阔和追求。
  • 却访庐峰湓浦:表现出诗人对人文景观的向往以及对古典文化的敬仰。
  • 砥柱赞中流:借用“砥柱”来表达对支撑事业和信仰的人的称赞。
  • 百叠青山路,一片白苹洲:用青山与白苹洲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层次与和谐美。
  • 今日事,风涛上,一虚舟:比喻眼前的事务如同在风涛中漂浮的小舟,寓意人生的无常。
  • 长江万顷寒碧:描绘长江的浩瀚与神秘,给人以辽阔的感觉。
  • 心腹忧如边角:直接表达内心的忧虑和不安。
  • 胜著赖帷筹:强调成功与否依赖于周密的计划。
  • 谈笑济时了,勋业迈前修:表现出乐观的态度与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长江万顷寒碧”,通过长江的广阔比喻人生的浩瀚。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运用了对仗的手法,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 意象:如“青山”、“白苹洲”,通过自然意象传达情感,深化主题。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即将出行的祝福与期许,夹杂着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思考。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的交融,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巫云、岷雪:象征自然的壮丽与神秘。
  • 庐峰、湓浦:代表人文的典雅与清幽。
  • 青山、白苹洲:象征自然的和谐美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巫云岷雪”指的是哪两座山的景象? A. 黄山与泰山
    B. 巫山与岷山
    C. 庐山与华山
    D. 嵩山与嫘祖山

  2. “心腹忧如边角”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忧虑与焦虑
    B. 快乐与兴奋
    C. 平静与安宁
    D. 期待与向往

  3. 诗中提到的“长江万顷寒碧”主要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情感? A. 用典
    B. 比喻
    C. 拟人
    D. 对仗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李曾伯与苏轼在“水调歌头”这一题材上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但李曾伯更侧重于对友人的祝福与内心的忧虑,而苏轼则多以明月象征人生的哲理与思考,两者在意象与情感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别王虚中平江赡军 走笔次韵张以道 云南 次韵冯圆中木犀六言 次韵冯圆中郎中游甘露寺 次韵范干闻画眉鸟声 次韵恩平郡王游山登寺中小阁 次韵恩平郡王丹桂 次韵程泰之尚书 次韵陈察平望有作 次韵贲长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三撇旁的字 轶群绝类 脚忙手乱 父字头的字 鳥字旁的字 孤衾独枕 枕黮藉糟 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磨礲砥砺 强进 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臻的词语有哪些 老大徒伤悲 甘字旁的字 带牛佩犊 雨巾风帽 探骊获珠 麥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