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0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04:51
永与清溪别,蒙将玉馔俱。
无才逐仙隐,不敢恨庖厨。
乱世轻全物,微声及祸枢。
衣冠兼盗贼,饕餮用斯须。
永远与清溪告别,蒙着头将美味一同带走。
我没有才能去追逐仙人隐居,所以不敢怨恨厨房。
在乱世之中,轻视一切事物,微弱的声音也能引起灾难。
穿着衣冠的人同样是盗贼,贪吃的人总是短暂的。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生活在盛唐与安史之乱期间,政治上屡遭挫折,生活坎坷,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历史责任感。
《麂》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带来的社会动荡之时。诗中通过个人的生存状态,反映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无奈。
《麂》是一首极具社会现实意义的诗作,杜甫以清溪作为开篇,象征着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暗含着对现实的无奈与无助。诗中“无才逐仙隐,不敢恨庖厨”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无能为力的自嘲,虽然心中向往那种高洁的隐居生活,但面对现实的厨房琐事,却无从选择,只能默默承受。
接下来的“乱世轻全物”,揭示了社会动荡对人们价值观的冲击,微弱的声音竟然可以引发重大的灾难,正是对当时社会动荡局势的真实写照。最后几句提到社会中衣冠与盗贼的混淆,揭示了道德沦丧的现状,饕餮之人用短暂的享受掩盖了更深层次的苦痛。
整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更深刻地揭示了战乱对社会的侵蚀与人性的扭曲。在艺术表现上,杜甫用简练的语言、清晰的意象,构建出了一幅悲凉而又深刻的社会画卷。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遭遇与社会的现实,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无奈的深刻反思,揭示了乱世中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动荡。
杜甫的《麂》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B. 对权力的追求
C. 对爱情的思考
“衣冠兼盗贼”句中的“衣冠”指的是:
A. 穿着整齐的人
B. 盗贼
C. 美丽的衣服
诗中提到的“清溪”象征着:
A. 财富
B. 自由与美好生活
C.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