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3: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3:01
一县葡萄熟,秋山苜蓿多。
关云常带雨,塞水不成河。
羌女轻烽燧,胡儿制骆驼。
自伤迟暮眼,丧乱饱经过。
一整片地区的葡萄已经成熟,秋天的山上苜蓿生长茂盛。
关外的天空常常阴雨绵绵,边境的河流却因干旱而无法形成。
羌族的女子轻巧地点燃烽火,胡族的孩子在制作骆驼。
我自伤年华已逝,经历了太多的动乱与苦难。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作以其深厚的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著称,常常关注民生疾苦,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寓目》创作于安史之乱时期,杜甫目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心中充满忧虑和感伤,表达了对时局的无奈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寓目》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的生活,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开篇“葡萄熟,秋山苜蓿多”,展现了一幅丰收的秋景,然而紧接着“关云常带雨,塞水不成河”,则转而描绘了边疆地区阴雨连绵和干旱的矛盾,暗示了战乱带来的自然灾害与人们的生活困境。
“羌女轻烽燧,胡儿制骆驼”,不仅描绘了边疆人民的生活场景,也隐含了民族间的交流与冲突。最后两句“自伤迟暮眼,丧乱饱经过”,则是作者对自己年华已逝的感慨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无奈,表现出一种沉重的情感。
整首诗在景与情的交融中,展现了杜甫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时局的忧虑,体现了其作为伟大诗人的深邃思想与艺术成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边疆的自然景象与人们的生活,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人们苦难的关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关云常带雨”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轻松愉快
B. 伤感忧愁
C. 激昂澎湃
“羌女轻烽燧”中“烽燧”是指什么?
A. 照明
B. 传递信号的火
C. 祭祀用火
诗中“自伤迟暮眼”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年龄的增长和经历的苦难
B. 自然的美好
C. 对未来的期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