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7: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7:08
昔有素心子,抱袂时相随。
今昔既殊势,恻恻令心悲。
荃兰变萧䒘,灌溉无能为。
此地非京洛,素衣胡乃缁。
古人乞食者,问君君岂知。
曾经有个心地纯良的人,与你携手同行。
如今昔日的情景已大不相同,令人感到悲伤。
荃草和兰花都已凋零,浇灌也无能为力。
这里不是京城和洛阳,你我皆不再是白衣人。
古代乞讨的人,问你,你是否知道他们的遭遇?
作者介绍:李经述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深刻洞察而闻名。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社会底层人群的同情。时代的变迁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感兴 其四》是一首充满感伤与哲理的诗,表达了作者对昔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诗中通过“素心子”的描绘,展现了一种理想化的人际关系,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善良与纯真。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这种美好逐渐被现实所吞噬,作者用“今昔既殊势”来强调这种无情的变化,令人感到心中一阵悲凉。
诗中的荃兰象征着美好与清雅,但如今却变得萧瑟,表现了美好的事物因环境变化而失去生机的无奈。通过“此地非京洛”一句,作者指出自己身处的环境与理想中的大城市截然不同,折射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对比。
最后,提到古人乞食者,仿佛在问现代人是否能够理解那些被社会遗忘的人们,进一步深化了社会关怀的主题。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中渗透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兼具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素心子”指的是:
A. 心地纯良的人
B. 乞讨者
C. 城市居民
D. 农民
诗中“今昔既殊势”表达的意思是:
A. 过去与现在的变化
B. 永恒不变的关系
C. 友谊的加强
D. 对自然的热爱
诗中提到的“荃兰”代表:
A. 艰苦生活
B. 生命的美好
C. 友情的延续
D. 时代的变化
答案: 1.A 2.A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别》与李经述的《感兴 其四》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过去的怀念,但王维更侧重于友谊的美好,而李经述则更聚焦于社会现实的无奈与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