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18:58: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18:58:36
照水月娟娟。小姑妆镜初悬。碧桃花发翠帘前。残香犹袅斜烟。露湿旌竿铃带重。隔云神女相送。绣袂天风吹动。淩波归去如梦。
明月映照在水面上,显得格外柔美。小姑娘在镜前初次化妆,犹如碧桃花在翠绿的帘子前绽放。残留的香气依然缭绕,像斜升的轻烟。露珠打湿了旌竿,铃带显得沉重。隔着云层,神女在送别我。绣衣在天风中轻轻飘动,我在波浪上归去,仿佛一场梦。
本诗中提及的“神女”可能源于古代神话传说,常常与月亮、灵动的水面联系在一起,象征着美丽和柔情。诗中所用的意象,如月、水、花等,均为古诗词中常见的象征,常用以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赞美。
史惟圆(约1680—约1750),清代诗人,字子良,号山人,晚号愚叟,江苏扬州人。其诗风清新婉约,擅长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
《河渎神》是诗人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与赞美,反映了他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思考。此诗显现出对女性的细腻观察与对梦幻般场景的描绘,可能与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欣赏及对自然的崇敬有关。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诗中“照水月娟娟”的描写,首先勾勒出了一种幽静的自然环境,而后通过“小姑妆镜初悬”的情景引入了人物,展现了女性的柔美。接下来的“碧桃花发翠帘前”,则将自然景物与人物的美融为一体,增强了诗的美感。
通过“残香犹袅斜烟”的描写,诗人不仅传达了美的感受,更通过香气的延续性,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及事物的短暂。而“露湿旌竿铃带重”则营造了一个清晨或黄昏的氛围,营造出一种轻愁的意境。
“隔云神女相送”这一句,带有神秘色彩,暗示着人与神灵之间的联系,强化了诗的梦幻感。最终“淩波归去如梦”,将整体意境推向高潮,仿佛在梦中归去,给人以无尽遐想的空间。
整首诗在描写中融入情感,既有对美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本诗主要表达对美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梦幻般的美好感受,同时也让人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关系。
每个意象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诗中“小姑妆镜初悬”指的是什么?
A. 小姑娘在镜前化妆
B. 小姑在河边玩水
C. 小姑在唱歌
D. 小姑在读书
诗中“隔云神女相送”表现了什么?
A. 对自然的敬畏
B. 人与神灵的联系
C. 对爱情的渴望
D. 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A. 对人生的思考
B. 对美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C. 对战争的反思
D. 对历史的回顾
与李白《夜泊牛津》的描写相比,史惟圆的《河渎神》更侧重于女性之美和梦幻意象,表现出不同的审美取向。李白的作品则更多地反映了孤独与思乡的情感,二者在主题和情感基调上有着明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