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02:23: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2:23:17
东林名胜夙神驰,
院外僧庵庵外祠。
剩有箭河环一水,
更无乔木翳千枝。
大儒高衲成同传,
幽草闲门动远思。
惆怅风流王学士,
寒宵谁续咏梅诗。
东林的名胜我早已向往,
院外是僧人的庵堂,庵外是祭祀的祠堂。
只剩下箭河环绕着一片水域,
再没有高大的树木遮蔽千枝。
大儒高士们相聚在此共传学问,
幽静的草地旁,闲门轻轻摇动着远方的思绪。
我对风流的王学士感到惆怅,
在寒冷的夜晚,谁来继续吟诵梅花的诗篇?
荣汝楫(约1640-约1700),清代诗人,生于江苏,工于诗词,擅长描绘山水,情感细腻,常表现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东林庵》是在清代文学环境下创作的,表现了诗人对东林寺景色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人物和文化的追思。
《东林庵》是一首充满了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的古诗,诗人通过对东林寺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环境。首联“东林名胜夙神驰”,开篇即点出东林的名胜,传达出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向往。之后的几句通过对院外环境的细致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清新的意境。
诗中的“剩有箭河环一水”,描绘出一幅清丽的水景,令人心旷神怡。而“更无乔木翳千枝”则在此营造了一种空旷的感觉,既有清新的空气,又有广阔的视野,似乎暗示着一种自由与放松。
接下来的两句“幽草闲门动远思”,不仅描绘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也潜在地表达出一种对往事的追忆与思考。最后的“惆怅风流王学士,寒宵谁续咏梅诗”则引入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表现出对王安石的钦佩与对友人离去的惆怅,情感的转折使得整首诗有了更深的层次。
整首诗通过东林庵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文化的追寻以及对友人的惆怅,展现了清代文人的情怀与风骨。
东林庵的环境如何描写?
“惆怅风流王学士”中的“王学士”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观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