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42: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42:17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归乡的场景。西边的天空中云彩壮丽,阳光照耀着平坦的土地。柴门前鸟雀在喧闹,归来的旅人千里迢迢而至。妻子和孩子们奇怪我为何还在这里,惊讶之余擦干了眼泪。乱世中遭受飘荡,能够生还真是偶然的幸运。邻居们在墙头聚集,感叹声中充满了唏嘘。夜幕降临,灯下我们相对而坐,如同在梦中一般。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表现了因战乱而家庭离散、归乡后的感慨,与唐代诗人杜甫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许多人因战乱而流离失所,诗中所表述的情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共同心声。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陵叟,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涵盖政治、社会、人生等多个方面,尤其以关注百姓疾苦和社会动荡而闻名。
创作背景: 《羌村》系列诗作创作于安史之乱期间,杜甫经历了国家动荡和个人困境,诗中反映了他对家国的忧虑和对生活的思考。此时的杜甫早已从长安迁至四川,目睹了战乱带来的悲惨与无奈,心中充满了对家庭和未来的思索。
《羌村 其一》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归乡的感慨和对家庭团聚的珍视。开头的“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象引入,极具画面感,既表现了自然的美丽,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波动。接下来的描写逐渐转向个人经历,柴门前的鸟雀喧闹,象征着生活的气息和归属感,寓意着归来的旅人带来了久违的温暖。
诗人用“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表达了家庭团聚的复杂情感,既有惊讶,也有感动,流露出对家庭的深切关怀。这里的情感转折,恰恰体现了战乱给家庭带来的不安与困扰,突显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接下来的“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更是揭示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反思,强调了生存的艰难和命运的无常。同时,邻人们在墙头的感叹和夜晚烛光下的相对,更是将全诗推向情感的高峰,仿佛在梦中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令人动容。
整首诗不仅仅是一种归乡的喜悦,更是对人生无常、家庭团聚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杜甫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归乡和家庭团聚的珍视,反映了诗人在动荡的社会中对安定生活的渴望与思考,传达出对家庭、人生和命运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日脚下平地”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高山
B. 平坦的土地
C. 河流
“妻孥怪我在”中“怪”的意思是?
A. 责怪
B. 奇怪
C. 惊讶
本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家庭团聚的珍视
C. 对战争的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