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5:48: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5:48:57
壮年学书剑,他日委泥沙。
事主非无禄,浮生即有涯。
高斋依药饵,绝域改春华。
丧乱丹心破,王臣未一家。
在壮年时期,我曾学习书法和剑术,将来或许会因这些技艺而身陷泥沙。
事主并非没有俸禄,但浮生有限,人生的道路终究是有尽头的。
我高高的书斋中依赖着药物和饵食,已经远离了人间的春华秋实。
在动乱中,我的赤诚之心已经破碎,王朝的臣子们还没有一个可以归附的。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以深刻的社会批判和人道主义情怀著称。
此诗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动乱,社会动荡,诗人身处困境,内心充满失落和无奈,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这首诗展现了杜甫在动荡时期的无奈与悲哀。在壮年时期,他努力学习书法与剑术,渴望在未来有所成就,但是“委泥沙”的预感却让他感到前途渺茫。诗中提到“事主非无禄”,暗示当权者并非没有俸禄,但对于诗人来说,这种物质的保障并不能掩盖浮生的有限与无常。
“高斋依药饵”描绘了诗人生活的困境,虽然身处高雅的书斋,却只能依靠药物和食物维持生计,甚至失去了春华秋实的自然美好,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失落的心情。
最后一句“丧乱丹心破,王臣未一家”,更是将诗人的忠诚与无奈推向高潮,表达了他对国家动乱的痛心与对归属感的渴望。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杜甫作为一个关心国家和人民命运的诗人的深邃思考与情感。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破灭的悲哀,以及对国家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体现了杜甫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杜甫的“壮年”指的是哪个年龄阶段?
诗中“浮生即有涯”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诗人提到的“高斋”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