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0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00:18
毛君宝秘校将出京示予诗因以答之
古城踏成谷,不见人马踪。
古人岂不行,旧迹岂不重。
从何求故步,往返自憧憧。
观君百篇诗,善画人形容。
毫发无不似,落笔任横纵。
曷如握明镜,物物目所逢。
赠以东南归,掷去手中筇。
在这座古老的城池上,脚下变成了山谷,四周不见人马的踪影。
难道古人就不曾走过这里吗?难道旧日的痕迹就不值得重温吗?
为何要固守旧道,反复徘徊,心中彷徨?
观赏你的百篇诗作,善于描画人的形态和神韵。
笔下每个细节都惟妙惟肖,落笔时随意而成。
不如握住一面明镜,照见一切所遇之物。
把这首诗赠与你,愿你在东南归时,放下手中的拐杖。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白华,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生活情感为题材,擅长描绘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自然景致。
创作背景: 此诗是梅尧臣为了回应毛君宝的诗作而写,反映了他对古城的怀古情怀以及对诗友的赞赏。
《毛君宝秘校将出京示予诗因以答之》是一首充满怀古情思的诗。诗歌开篇以“古城踏成谷”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略显荒凉的场景,展现了历史的沉淀与人迹的稀少。通过“古人岂不行,旧迹岂不重”的反问,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似乎在探寻古人的足迹与智慧。
在对毛君宝的赞美中,诗人提到对方的诗作“善画人形容”,这不仅是对毛君宝文才的认可,也暗示了艺术创作的无限可能。接着,诗人借用“明镜”这一意象,强调了真实与真理的重要性,展示了他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思考。
最后的“赠以东南归,掷去手中筇”,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同时也象征着一种轻松与释然。整首诗在抒情与叙事之间游走,深刻而又富有哲理,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对友人的赞美以及对真实与艺术追求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与智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毫发无不似”这一句表达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明镜”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怀古与杜甫的忧国情怀形成对比,都是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但侧重点不同。梅尧臣更注重个人情感,而杜甫则关注国家命运。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