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5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7:35
崔嵬扶桑日,阔会沧海潮。
倾都看黄屋,此意竟萧条。
这首诗描绘了高耸的太阳和浩瀚的海潮,展现出一幅壮阔的自然景象。然而,诗人在此景中感受到的却是对往日繁华的怀念与失落,心中充满了萧条之感。
“扶桑”是古代神话中象征日出的地方,常用于描绘日出景象,传达了一种希望与光明的象征。而“倾都”则可能暗示着城市的衰败和人民的困苦,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与忧虑。
作者介绍:文天祥,南宋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以忠诚与坚贞著称。他在抗击元军入侵的过程中表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最终被俘后仍未屈服,留下大量诗作。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国家动荡时期所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城市的沉寂,表现对家国沦陷的悲痛与思考,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环境。
这首《福安府第二十九》展现了文天祥深厚的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开头的“崔嵬扶桑日”描绘了一个壮观的日出场景,象征着光明与希望。然而,接下来的“阔会沧海潮”则转向了海洋的广阔,暗示着无边无际的困境和无奈。诗人在这样壮丽的自然景观中,心中却充满了对黄屋的倾视,表现出对曾经繁华的怀念和对现状的失落。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将自然的宏伟与现实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一个时代的反思。文天祥的爱国情怀在诗中展露无遗,读者能够感受到他那份对故国的深切思念以及在逆境中不屈的精神。诗的最后一句“此意竟萧条”,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城市现状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反映了在困境中的坚韧与不屈精神。
诗词测试:
诗中“扶桑”象征什么?
诗人通过哪种修辞手法来增强情感?
诗中的“黄屋”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