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0:01: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0:01:45
枭獍何堪共劝酬,衣冠涂炭可胜羞。
袖中若有击贼笏,便使凶渠面血流。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黑暗与腐败的愤懑。诗人感到与不堪之人交往是一种羞耻,社会的衣食无着,令人感到无比羞愧。如果手中有能够击败敌人的武器,那就让那些凶恶的坏人血流成河。
文天祥(1236-1283),字希直,号文山,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以坚贞不屈的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而闻名,抵抗元军入侵,最终被捕而死。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灭亡的动荡时期。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际,表达了对敌人的痛恨和对腐败当道的愤怒。诗中展现了他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对正义的渴望。
这首诗紧凑而有力,开篇便以“枭獍何堪共劝酬”提出了强烈的疑问,表达对现实的深刻不满。诗人在这里用动物比喻来强调那些坏人不配与自己交往,从而引入对社会现状的批判。接着以“衣冠涂炭”描述了当时士人阶层的困境,暗含对国家现状的深深失望。最后,诗人转向一个积极的立场,期望能够手握武器,直接对抗那些凶恶的敌人。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激烈,充分展现了文天祥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以及对腐败和暴力的强烈抵制。
整首诗的主题是在腐败的社会现状下,诗人渴望正义与反抗,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与责任感。
诗中“枭獍”指代什么?
a) 优雅的鸟
b) 凶狠的动物
c) 和平的使者
“衣冠涂炭”意指什么?
a) 士人生活富裕
b) 士人遭受羞辱和困苦
c) 士人受人尊敬
文天祥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通过以上的解析与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天祥的《纪事》及其背后的历史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