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汉上纪事 其二》

时间: 2025-07-27 11:21:28

诗句

微闻夏元昊,少小即凶残。

法令轻戎索,威仪辱汉官。

行看飞羖䍽,岂是召呼韩。

帛树休相拟,熙朝礼数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1:21:28

原文展示:

微闻夏元昊,少小即凶残。法令轻戎索,威仪辱汉官。行看飞羖䍽,岂是召呼韩。帛树休相拟,熙朝礼数宽。

白话文翻译:

听说夏元昊,从小就很凶残。他的法令轻视戎族的约束,他的威仪侮辱了汉官。看他飞羖䍽的行动,难道是为了召唤呼韩邪。不要拿帛树来相比,我们朝代的礼数是宽容的。

注释:

  • 微闻:听说。
  • 夏元昊:指西夏的开国皇帝李元昊。
  • 少小即凶残:从小就很凶残。
  • 法令轻戎索:法令轻视戎族的约束。
  • 威仪辱汉官:威仪侮辱了汉官。
  • 飞羖䍽:指西夏的军事行动。
  • 岂是召呼韩:难道是为了召唤呼韩邪(汉朝时期匈奴的单于)。
  • 帛树:指西夏的象征物。
  • 熙朝:指清朝。
  • 礼数宽:礼数宽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人士。他积极参与维新变法运动,后因戊戌政变被捕,英勇就义。谭嗣同的诗歌多表现其爱国情怀和对时局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谭嗣同对西夏的看法,表达了对西夏凶残和不尊重汉官的不满,同时也强调了清朝的宽容和礼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夏元昊的描述,展现了西夏的凶残和不尊重汉官的态度。诗中“法令轻戎索,威仪辱汉官”一句,直接指出了西夏对汉官的不尊重,而“行看飞羖䍽,岂是召呼韩”则暗示了西夏的军事行动并非为了和平,而是为了扩张和侵略。最后两句“帛树休相拟,熙朝礼数宽”则强调了清朝的宽容和礼数,与西夏形成鲜明对比。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表达了作者对西夏的不满和对清朝的自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微闻夏元昊,少小即凶残:听说夏元昊从小就很凶残,直接点明了夏元昊的性格特点。
  2. 法令轻戎索,威仪辱汉官:法令轻视戎族的约束,威仪侮辱了汉官,指出了西夏对汉官的不尊重。
  3. 行看飞羖䍽,岂是召呼韩:看他飞羖䍽的行动,难道是为了召唤呼韩邪,暗示了西夏的军事行动并非为了和平。
  4. 帛树休相拟,熙朝礼数宽:不要拿帛树来相比,我们朝代的礼数是宽容的,强调了清朝的宽容和礼数。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西夏的凶残和清朝的宽容,突出了清朝的优越性。
  • 暗示:通过“行看飞羖䍽,岂是召呼韩”暗示了西夏的军事行动并非为了和平。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西夏的不满和对清朝的自豪,通过对比西夏的凶残和清朝的宽容,强调了清朝的优越性。

意象分析:

  • 夏元昊:象征西夏的凶残。
  • 飞羖䍽:象征西夏的军事行动。
  • 帛树:象征西夏的象征物。
  • 熙朝:象征清朝的宽容和礼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微闻夏元昊”指的是谁? A. 西夏的开国皇帝李元昊 B. 清朝的皇帝 C. 汉朝的官员 答案:A

  2. 诗中“法令轻戎索,威仪辱汉官”表达了什么? A. 西夏对汉官的不尊重 B. 清朝对汉官的不尊重 C. 汉官对西夏的不尊重 答案:A

  3. 诗中“帛树休相拟,熙朝礼数宽”强调了什么? A. 西夏的宽容 B. 清朝的宽容 C. 汉官的宽容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西夏书事》:详细记载了西夏的历史和文化。
  • 《清史稿》:详细记载了清朝的历史和文化。

诗词对比:

  • 《汉上纪事 其二》与《西夏书事》对比,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西夏的历史和文化。
  • 《汉上纪事 其二》与《清史稿》对比,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清朝的历史和文化。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西夏书事》
  • 《清史稿》
  • 《谭嗣同全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己亥初度(时年三十四) 次韵及禅师怀王水曹 江南意 草堂夜集 哭临川公 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 立春前一日喜雪 江上寄丁校理昆季 野田行 送陈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杂结尾的成语 采字旁的字 丹心赤忱 四点底的字 釒字旁的字 桑枢韦带 久假不归 折文旁的字 穷士芦 镇定 秕言谬说 虎尾春冰 霞衾 贫稚 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膝行而前 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