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3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37:41
原文展示:
秋日郊外 寒山草犹绿,长薄树全昏。 鸿雁迟乡信,牛羊识远村。 边风挟沙起,河水拆冰喧。 野老去何许,日斜归里门。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山中,草色依然绿意盎然,但长长的林带中的树木已显得昏暗。 鸿雁飞得慢,似乎是因为乡信迟迟未到,牛羊却能认得远方的村庄。 边疆的风卷起沙尘,河中的冰块因水流而发出声响。 野外的老人不知去了哪里,太阳斜照时才回到自己的家门。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人士,主张变法图强,后因参与戊戌变法而被清政府处死。他的诗歌多表现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郊外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家乡思念的情感。诗中“鸿雁迟乡信”一句,暗示了诗人对远方消息的期盼,而“野老去何许”则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日郊外的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寒山草犹绿”与“长薄树全昏”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秋天的生机,又暗示了季节的变迁。鸿雁的迟缓与牛羊的识途,以及边风的沙尘与河水的冰喧,都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和动态美。最后,“野老去何许,日斜归里门”一句,以老人的归家为结,寄托了诗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郊外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诗中自然景物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远方消息的期盼。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鸿雁迟乡信”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家乡的思念 B. 对边疆的艰苦 C.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D. 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寒山草犹绿”与“长薄树全昏”形成鲜明对比,主要突出了什么? A. 季节的变化 B. 自然的循环 C. 动物的本能 D. 人类的情感
诗中“野老去何许,日斜归里门”一句,寄托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家乡的思念 B. 对边疆的艰苦 C.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D. 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