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7:22
原文展示:
江夏黄孝恭数遗新诗因以是答 宋祁 〔宋代〕
万里江南客,三年泽畔身。 惊弦已疮雁,涸辙欲穷鳞。 日月奔腾晚,烟花感慨春。 谁能为此曲,无乃数奇人。
白话文翻译:
我是一个远在江南的旅人,三年来一直在水边徘徊。 像那被箭射伤的大雁,又如在干涸的车辙中挣扎的鱼。 日月如梭,时光匆匆,春日的烟花让人感慨万分。 谁能创作出这样的曲子,必定是个命运多舛的人。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他的诗风格清新,善于写景抒情,此诗可能是在流放或旅居江南时所作,表达了对命运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创作背景: 此诗是宋祁对友人黄孝恭多次寄来新诗的回应,诗中流露出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和对友人诗作的赞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中“惊弦已疮雁,涸辙欲穷鳞”两句,用受伤的大雁和干涸车辙中的鱼来比喻自己的困境,形象生动,情感深沉。后两句“日月奔腾晚,烟花感慨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时光匆匆和春日感慨的复杂情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宋祁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意象,表达了作者在困境中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象的感慨,展现了宋祁诗歌的独特魅力。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惊弦已疮雁”比喻了什么? A. 作者的困境 B. 作者受到的伤害 C. 作者的感慨 D. 作者的旅居生活
诗中“涸辙欲穷鳞”比喻了什么? A. 作者的困境 B. 作者受到的伤害 C. 作者的感慨 D. 作者的旅居生活
诗中“日月奔腾晚”表达了什么? A. 作者的困境 B. 作者受到的伤害 C. 时间流逝迅速 D. 作者的旅居生活
答案: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