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6:3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31:14
孤月残云了一生,无情天地恨何平。常山节烈终呼贼,崖海风波失援兵。特为两间留正气,空教千古说忠名。伤心汉室路难复,血染杜鹃泪有声。
孤独的月亮伴着残云过了一生,天地之间无情的仇恨何时才能平息?常山义士最终还是呼喊着敌人的名字,崖边海上风波荡漾,援军失去了踪影。特意为这两间留存正气,空留千古世人传颂忠义的名声。伤心的是汉室的复兴之路何其艰难,血染的杜鹃花中泪声依依。
作者介绍:宋教仁(1882-1913),字逸云,晚号梅谷,浙江人,辛亥革命后著名政治家和诗人。他在推动中国民主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品多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忠义精神的追求。黄花岗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地点,该节日为了纪念在革命中牺牲的英雄。
《哭铸三尽节黄花岗》是一首深情而悲怆的诗作,诗中通过孤月与残云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历史的思考。诗人以常山赵云的忠义精神作为引子,表达了对于历史英雄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望。整首诗气氛沉重,充满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对先烈的哀悼。诗中“无情天地恨何平”的感慨,直指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心的惶恐,表现了诗人对时局的不满和对忠臣烈士的怀念。最后一句“血染杜鹃泪有声”,更是将悲痛的情感推向高潮,传达了对先烈英魂的深切怀念与无尽的哀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切反思,对忠义精神的弘扬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先烈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测试:
诗人提到的“常山节烈”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的“血染杜鹃”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