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07:42: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7:42:07
乐游园望月
作者: 杨凭 〔唐代〕
炎灵全盛地,明月半秋时。
今古人同望,盈亏节暗移。
彩凝双月迥,轮度八川迟。
共惜鸣珂去,金波送酒卮。
在火热的阳光下,月亮正值初秋时分。古今的人们共同仰望着这轮明月,时光在盈亏间悄然流转。绚丽的彩霞映衬着双月,船只在八条河流中缓缓移动。我们共同惋惜着美好的乐声渐行渐远,金色的波浪送走了酒杯。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凭,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诗歌创作见长,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或许是重阳节或中秋节的夜晚,正值月圆之时,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思考。
《乐游园望月》通过描绘秋天的月亮和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诗开头以“炎灵全盛地”引入,强烈的阳光与初秋的明月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自然的变化与和谐。接着“今古人同望”,则将目光从个人拓展到历史,体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共鸣,诗人感受到古今人们共同仰望月亮的情感。
“盈亏节暗移”一句,诗人用月亮的圆缺变化来比喻人生的无常,暗示着人生中的种种起伏。接下来的“彩凝双月迥”,则通过色彩的描绘,渲染出一种美丽而孤独的氛围,进一步深化了对月亮的描写。最后两句“共惜鸣珂去,金波送酒卮”,不仅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惋惜,也隐含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酒代表着欢聚,而“鸣珂”则象征着乐曲的消逝,令人感到一丝伤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人生感悟,带领读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品味生活的美好与短暂。诗中不仅有对月亮的赞美,也蕴含了一种哲学思考,体现出唐代诗人的独特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月亮的仰望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人情世故的思考。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常常与团圆、思乡相联系,是诗人表达情感的常用意象。
诗词测试
杨凭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元代
C. 唐代
D. 明代
诗中提到的“鸣珂”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酒
C. 一种花
D. 一种饮食
“盈亏节暗移”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于美好时光的珍惜
B. 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
C. 对于自然景象的赞美
D. 对于友情的思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乐游园望月》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两者均以月亮为主题,但李白的诗更侧重于思乡情感,而杨凭的诗则更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