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赠马炼师》

时间: 2025-07-12 06:44:35

诗句

心嫌碧落更何从,月帔花冠冰雪容。

行雨若迷归处路,近南惟见祝融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6:44:35

原文展示:

赠马炼师
心嫌碧落更何从,
月帔花冠冰雪容。
行雨若迷归处路,
近南惟见祝融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马炼师的赞美与思念。诗人感到心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无处可去,仿佛在碧蓝的天空下迷失了方向。月光照耀下的花冠和雪白的容颜,显得格外动人。即使在细雨中行走,也似乎迷失了归路。南方的风光中,只有祝融峰高高耸立,令人仰望。

注释:

心嫌:心中厌倦或不满足。
碧落:指青天或天空。
月帔:指月光照耀下的披肩,形容优雅。
花冠:花的头饰,象征美丽。
冰雪容:形容人的容颜如冰雪般洁白。
行雨:在雨中行走。
若迷:仿佛迷失。
归处路:回家的路。
祝融峰:指的是南方的著名山峰,象征高耸和壮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凭,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与马炼师交往时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马炼师的深切怀念与钦佩之情。开篇“心嫌碧落更何从”,便显示出一种无法逃离的孤独感,诗人似乎在追求美好与理想的同时,心中却充满了迷惘与不安。接下来描绘的“月帔花冠冰雪容”,则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现了对美的向往,仿佛月光洒在花冠上,反射出冰雪般的纯洁与优雅。这种意象不仅突出人物的美丽,也隐喻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行雨若迷归处路”,让人感受到一种彷徨与无助的状态,细雨如丝,迷雾般的归路让人感到困惑,象征着人生道路的曲折与不确定性。最后一句“近南惟见祝融峰”则突显了南方的雄伟与壮丽,祝融峰的高耸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诗人心中向往的理想与目标。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唐代诗歌特有的含蓄与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心嫌碧落更何从:诗人的内心对美好的追求感到失落,不知道该向何处去。
  2. 月帔花冠冰雪容:诗人赞美友人的美丽,似乎在月光下更显得娇艳。
  3. 行雨若迷归处路:在细雨中行走,不知归路,表达了一种迷茫的状态。
  4. 近南惟见祝融峰:在南方的景色中,只有祝融峰高耸入云,象征着理想和目标的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帔花冠”比作人美丽的容颜,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运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诗句更为韵律和谐。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情感。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反映出一种孤独与迷茫交织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落:象征理想与追求的天空。
  • 月帔、花冠:象征美好与优雅的存在。
  • 冰雪容:象征纯洁与高尚的情感。
  • 祝融峰:象征高远的理想与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心嫌碧落”意指: A. 对天空的向往
    B. 对现状的不满
    C. 对友人的思念

  2. “月帔花冠”描绘的是: A. 花的盛开
    B. 人的美丽
    C. 自然的景色

  3. “行雨若迷归处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安宁
    B. 迷茫
    C. 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雍陶

诗词对比

  • 杨凭的《赠马炼师》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前者更侧重于友谊与思念,而后者则强调孤独与自我陶醉。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赠马炼师》的情感内涵与艺术魅力。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石淙(一作五淙十首) 渭上思归 长安旅情 商州客舍 叹命 下第东南行 失意归吴因寄东台刘复侍御 靖安寄居 西斋养病夜怀多感因呈上从叔子云 夷门雪赠主人(是赠陆长源,陆有答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寖的词语有哪些 顺令 篆刻虫雕 卜字旁的字 千龄万代 劝善黜恶 皮字旁的字 不可言状 蚊子木 精理 秘纬 日拙心劳 欠字旁的字 委府 包含锁的词语有哪些 折文旁的字 白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