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关都官宅》

时间: 2025-04-26 05:33:06

诗句

麻衣少壮干时去,朱绂康强得老归。

身世自如天下少,利名难退古来稀。

更无俗事侵方寸,只与闲人话翠微。

科第诸郎同日显,高门当代有光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33:06

原文展示:

题关都官宅 曾巩 〔宋代〕

麻衣少壮干时去,朱绂康强得老归。 身世自如天下少,利名难退古来稀。 更无俗事侵方寸,只与闲人话翠微。 科第诸郎同日显,高门当代有光辉。

白话文翻译:

穿着麻衣的年轻人在时机成熟时离去,穿着朱绂的强健老人得以安享晚年归来。 个人命运能够如此自由自在,在天下间实属罕见;名利难以退却,自古以来就很少见。 再也没有世俗的事务侵扰内心,只是与闲人谈论着翠微的美景。 科举考试中的诸位郎官同日显赫,高门大户在当代闪耀着光辉。

注释:

  • 麻衣:古代平民的服装,这里指年轻人。
  • 朱绂:古代官员的服饰,这里指老年人。
  • 干时:时机成熟。
  • 身世自如:指个人命运自由自在。
  • 利名难退:指名利难以退却。
  • 方寸:指内心。
  • 翠微:指美丽的山景。
  • 科第:科举考试。
  • 诸郎:指参加科举考试的年轻人。
  • 高门:指显赫的家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并称“北宋三大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人生自由和名利淡泊的向往,以及对科举制度下家族荣耀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曾巩为关都官宅所作,关都官可能是曾巩的朋友或同僚。诗中通过对年轻时离去和老年归来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名利淡泊的态度。同时,诗中也体现了对科举制度下家族荣耀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年轻时离去和老年归来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首联以“麻衣少壮干时去,朱绂康强得老归”描绘了人生的两个阶段,年轻时的离去和老年时的归来,形成鲜明对比。颔联“身世自如天下少,利名难退古来稀”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名利淡泊的态度。颈联“更无俗事侵方寸,只与闲人话翠微”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清闲生活的追求。尾联“科第诸郎同日显,高门当代有光辉”则体现了对科举制度下家族荣耀的赞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淡泊的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麻衣少壮干时去,朱绂康强得老归。

    • 这句通过“麻衣”和“朱绂”的对比,描绘了人生的两个阶段:年轻时的离去和老年时的归来。
    • “干时去”和“得老归”表达了人生的起伏和归宿。
  2. 身世自如天下少,利名难退古来稀。

    • 这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名利淡泊的态度。
    • “身世自如”和“利名难退”形成对比,强调了自由和名利的难以兼得。
  3. 更无俗事侵方寸,只与闲人话翠微。

    • 这句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清闲生活的追求。
    • “更无俗事”和“只与闲人”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远离和对闲适的向往。
  4. 科第诸郎同日显,高门当代有光辉。

    • 这句体现了对科举制度下家族荣耀的赞美。
    • “科第诸郎”和“高门当代”表达了家族的荣耀和显赫。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麻衣”和“朱绂”、“干时去”和“得老归”等对比,展现了人生的不同阶段。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身世自如”对“利名难退”,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 象征:“麻衣”和“朱绂”分别象征年轻和老年,“翠微”象征美丽的山景。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淡泊的态度。通过对年轻时离去和老年归来的对比,以及对清闲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作者对自由和清闲的向往。同时,诗中也体现了对科举制度下家族荣耀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麻衣:象征年轻。
  • 朱绂:象征老年。
  • 方寸:象征内心。
  • 翠微:象征美丽的山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麻衣少壮干时去”中的“麻衣”象征什么? A. 老年 B. 年轻 C. 官员 D. 平民

  2. 诗中“朱绂康强得老归”中的“朱绂”象征什么? A. 老年 B. 年轻 C. 官员 D. 平民

  3. 诗中“身世自如天下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自由的向往 C. 对科举的赞美 D. 对世俗的厌恶

  4. 诗中“科第诸郎同日显”体现了作者对什么的赞美? A. 自由 B. 名利 C. 科举 D. 清闲

答案:

  1. B
  2. A
  3. B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泊船瓜洲》: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由的向往。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安石《泊船瓜洲》与曾巩《题关都官宅》: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但王安石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而曾巩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名利的淡泊。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对宋代诗歌有深入的解读。
  • 《曾巩诗集》:收录了曾巩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曾巩诗歌的重要资料。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江月·批宝玉二首 太虚幻境对联 自题一绝 中秋对月有怀 正册判词 红楼梦十二曲——世难容 红楼梦曲 警幻仙姑赋 寄生草·无我原非你 回前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业字旁的字 无孔不入 狂暴 琴断朱弦 凿四方眼儿 歹字旁的字 前遮后拥 镌识 靴刀誓死 九夏 羊字旁的字 几字旁的字 包含谲的词语有哪些 爪字旁的字 留爪 包含空的词语有哪些 攫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