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九日》

时间: 2025-04-27 17:40:10

诗句

重九萧条秋已深,登高更在蜀江浔。

黄花未肯趁时吐,白酒祇如常日斟。

绝塞烟云长满目,故园风物愈关心。

须凭酩酊酬佳节,追感齐山不浪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40:10

原文展示:

九日
作者:韦骧

重九萧条秋已深,
登高更在蜀江浔。
黄花未肯趁时吐,
白酒祇如常日斟。
绝塞烟云长满目,
故园风物愈关心。
须凭酩酊酬佳节,
追感齐山不浪吟。


白话文翻译:

重阳节已经到了,秋天的气息愈加浓厚。我在高处眺望,蜀江的景色更显得迷人。菊花还未开放,白酒的斟酌依然如常。远方的烟云笼罩着我的视野,故乡的风物更加让我牵挂。借着酩酊的酒意来庆祝这个佳节,追忆齐山的吟唱,不再是虚无的吟唱。


注释:

字词注释:

  • 重九:指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
  • 萧条:指秋天的景象,显得冷清和荒凉。
  • 登高:指在重阳节时登高望远的习俗。
  • 蜀江浔:蜀江是指四川的江河,浔是指浔阳,指风景。
  • 黄花:指菊花,重阳节有赏菊的传统。
  • 白酒:指酒类,意指饮酒的习惯。
  • 绝塞:指天涯海角,形容遥远的地方。
  • 酩酊:形容饮酒醉的状态。
  • 齐山:指齐山,古人常常吟咏之地。

典故解析:

  • 重阳节:古时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的习俗,象征着长寿与健康。
  • 齐山:古代名山,诗人常借山水寄托情感,表达对故乡的眷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骧,字子华,号清江,宋代诗人,生于唐末,卒于宋初。韦骧以诗词闻名,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九日》创作于重阳节,诗人在这个季节感受到秋天的萧条与孤独,借助登高望远的习俗,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体现出对传统节日的重视。


诗歌鉴赏:

《九日》是韦骧在重阳节时创作的一首诗,透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故乡的思念。首联“重九萧条秋已深”以“重九”点明节日,秋季的气息在这里显得愈加浓厚,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接着“登高更在蜀江浔”,诗人选择在蜀江登高,象征着追求更高的境界,同时也暗示着对故乡的怀念。

中间两句“黄花未肯趁时吐,白酒祇如常日斟”,既表现了重阳节的传统习俗——赏菊饮酒,又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失落感,菊花未开,似乎暗示着人事的无常。最后两句“须凭酩酊酬佳节,追感齐山不浪吟”则通过饮酒来庆祝节日,反映出一种洒脱的情怀,虽然物是人非,但仍然可以借酒畅怀,追忆往日的欢乐时光。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结合浓厚的节日气氛,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情感与对人生的感悟,具有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重九萧条秋已深:重阳节已至,秋天的气息浓厚,描绘出一种萧条的景象。
  • 登高更在蜀江浔:作者在蜀江登高,展现自己对美景的向往。
  • 黄花未肯趁时吐:菊花尚未开放,暗示节日的气氛不如预期。
  • 白酒祇如常日斟:饮酒的习惯与往日无异,流露出一丝平淡与失落。
  • 绝塞烟云长满目:远方的烟云遮蔽视野,象征着思乡的情怀。
  • 故园风物愈关心:对故乡的思念愈加深切。
  • 须凭酩酊酬佳节:借酒庆祝重阳节,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
  • 追感齐山不浪吟:追忆齐山的吟唱,强调对往日欢乐的追忆。

修辞手法:

  • 对仗:首联与次联之间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烟云的描写暗喻心中的迷茫与失落。
  • 象征:黄花与白酒分别象征着节日的传统与人情的常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九:象征重阳节,表示长寿与团圆。
  • 黄花:菊花,代表着节日的传统与美好。
  • 白酒:饮酒的习惯,象征着人们的情感交流。
  • 绝塞:遥远的地方,象征着思乡之情。

文化内涵: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强调了家庭团聚与长寿的美好愿望,而诗中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重九节指的是哪一天? A) 农历八月十五
    B) 农历九月初九
    C) 农历十月初一

  2. “黄花”在诗中代表什么? A) 秋天的到来
    B) 传统的节日习俗
    C) 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3. 诗中提到的“齐山”是指什么? A) 一座高山
    B) 诗人曾经吟咏过的地方
    C) 一种酒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描写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对人生的感慨。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对兄弟的思念与重阳节的情感。

诗词对比:

  • 韦骧《九日》与杜甫《登高》
    • 二者都涉及登高的主题,但韦骧更侧重于节日的气氛与思乡之情,而杜甫则更关注个人的感慨与社会的现实,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相关查询

点绛唇三首 其三 点绛唇 秋千 点绛唇 其二 点绛唇·春入西园 点绛唇 秋夜 点绛唇 忆别 点绛唇 其一 梦返江南 点绛唇 新柳 点绛唇 点绛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酉字旁的字 残山剩水 贪猥无厌 万世公论 养女子 包含零的词语有哪些 不教而诛 歹字旁的字 一旦之忿 方剂 业字旁的字 貝字旁的字 赛娘 师老兵破 包含胃的词语有哪些 骋怀游目 子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