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隋门。隋文帝》

时间: 2025-07-12 14:13:57

诗句

孤儿寡妇忍同欺,辅政刚教篡夺为。

矫诏必能疏昉译,直臣诚合重颜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4:13:57

原文展示:

孤儿寡妇忍同欺,辅政刚教篡夺为。
矫诏必能疏昉译,直臣诚合重颜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孤儿寡妇在权力斗争中所遭受的欺压,以及一些辅政者通过不正当手段篡夺政权的现象。诗中提到,伪造的诏书必然能让那些不义之人获得机会,而那些忠诚的臣子应当共同维护正义与威仪。

注释:

  1. 孤儿寡妇:指失去父亲或丈夫的弱势群体,隐喻社会底层。
  2. 忍同欺:形容在强权面前无可奈何,忍受欺压。
  3. 辅政:辅佐治理国家的官员。
  4. 刚教篡夺:强调了辅政者的严厉手段和不正当的篡权行为。
  5. 矫诏:指伪造的皇帝诏书。
  6. 疏昉译:意为通过伪造的诏书来达到某种目的。
  7. 直臣:忠诚的臣子。
  8. 重颜仪:指重视国家的威严和仪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昙,唐代诗人,文风清新,常以社会时事为题材,关注民生疾苦,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和对正义的追求。

创作背景:诗成于隋文帝时期,恰逢政治动荡、权力斗争加剧的年代,诗人通过描绘弱势群体的困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与冲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权力的阴暗面,周昙通过“孤儿寡妇”这一形象,传达出弱者在权力面前的无奈与绝望。诗歌开头用“忍同欺”来表现弱势群体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的悲惨遭遇,展现了对他们境遇的同情。

接下来的“辅政刚教篡夺为”,直接点明了当时辅政者的不正当行为,为了权力而不择手段,借此讽刺了当时的政治腐败。而“矫诏必能疏昉译”,则揭示了伪造诏书在政治斗争中的作用,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讽刺意味。

整首诗情感深沉,结构严谨,通过对比与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最终,诗人呼唤那些“直臣”们应当共同努力,以捍卫国家的正义与尊严,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控诉,也是对后人的警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孤儿寡妇忍同欺:孤儿和寡妇遭受欺压,体现出社会的不公。
  2. 辅政刚教篡夺为:辅政者以严厉的手段进行篡权,反映出权力斗争的残酷。
  3. 矫诏必能疏昉译:伪造的诏书是获得权力的重要工具。
  4. 直臣诚合重颜仪:忠臣应共同维护国家的威严与正义。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 隐喻:通过“孤儿寡妇”象征弱者,传达对社会不公的控诉。

主题思想:整首诗揭示了在权力斗争中,弱者的无奈和忠诚者的责任,表达了对正义的渴望与呼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孤儿:象征社会的弱势群体,表现出无助与悲惨。
  2. 寡妇:代表失去依靠的女性,增添了社会的不平等。
  3. 辅政者:象征贪婪与阴险,反映了权力的腐化。
  4. 矫诏:象征伪善与欺骗,揭示了政治斗争中的丑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弱势群体是?
    • A. 士人
    • B. 孤儿寡妇
    • C. 官员
  2. “辅政刚教篡夺为”中的“教”指什么?
    • A. 教诲
    • B. 强硬手段
    • C. 教习
  3. 诗人希望忠臣们做什么?
    • A. 追求权力
    • B. 维护正义
    • C. 逃避责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春望》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周昙的《隋门》与杜甫的《春望》同样关注社会的动荡与民生疾苦,但周昙更侧重于权力斗争中的弱者,而杜甫则更为悲悯,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思考。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3. 《诗经与中国古代诗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农臣怨 贼退示官吏 石鱼湖上醉歌 右溪记 同元复初饮许仲文别墅 游香山 晨兴用俞立之韵 廉园会饮 休日郊外 久雨初霁书所寓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髟字旁的字 占状 鬲字旁的字 宁可信其有 呱呱坠地 扇枕温衾 参股 鱼字旁的字 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阸妓 硁硁之见 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秋毫见捐 脚踏硬地 斗字旁的字 晏开之警 彑字旁的字 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