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19:0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19:02:34
游香山
张养浩
常恐尘纷汩寸心,好山时复一登临。
长风将月出沧海,老柏与云藏太阴。
宝刹千间穷土木,残碑一片失辽金。
丹崖不用题名姓,俯仰人间又古今。
我常常担心尘世的纷扰侵扰我的内心,所以时常希望能重登这美好的山。
长风将明月从大海升起,苍老的柏树与云朵隐匿在太阴之下。
千间的宝刹在这片土地上显得渺小,残存的碑刻却失去了辽金的辉煌。
这丹色的崖壁上不需要题写我的名字,仰望与俯视之间,人间的历史在我心中交错。
张养浩(1250年-1320年),元代著名的诗人、戏曲家,出身于士族家庭。他的诗歌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
《游香山》是在张养浩游览香山时创作的,表达了他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对尘世烦扰的逃避。香山以其秀丽的山水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成为文人游览的胜地。
《游香山》是张养浩的一首经典山水诗,诗中呈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纷扰的思考。开篇“常恐尘纷汩寸心”,点明了作者内心对纷扰的忧虑,情感真挚而深刻。接着,诗人描绘了长风与明月的壮丽景象,展现了香山的自然美。诗中“老柏与云藏太阴”,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也暗示了生命的悠久与深邃,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
后两句“宝刹千间穷土木,残碑一片失辽金”则引入了历史的思考,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反思历史的变迁。最后一句“丹崖不用题名姓”,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然的归属感,仰望与俯视之间,诗人感受到时光的交错,体现了深邃的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香山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长风将月出沧海”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
“宝刹千间穷土木”中的“土木”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