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4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45:52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在癸卯年,西方的盗贼入侵道州,焚烧、杀戮,几乎摧毁一切。次年,贼又攻打永州,打破邵州,但没有侵犯这州的边界便退去。难道是因为实力能制敌吗?其实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我们的可怜。诸位官员为何忍心让百姓受苦,频频征收税款,于是我作此诗以示警告。往年太平时光,山林间安宁了二十年,泉水流淌在家门口,山洞就在门前。井税也是定期的,日落时还可以安然入睡。突然遭遇世道变迁,几年来亲自出征。如今我来到这个郡,山民依旧纷乱。城虽小而贼不屠戮,然而百姓却贫困得令人心痛。因此,邻近的地方遭受侵扰,而这一州却独自安然。使者将王命传达,难道不如那些盗贼吗?如今这些征税者,逼迫百姓如同火烤。谁能为了这个世道的贤良,去绝人性命呢?我只想放下官职,自己划船回归江湖,过上渔家生活。
元结,字子猷,唐代诗人,以情感细腻和语言简练著称。曾任官职,后隐居,主张诗歌应关注现实生活,表达人民疾苦。
该诗创作于唐代动荡时期,作者目睹了百姓在战乱中的苦难,因而写下此诗以表达对官员征税行为的不满,呼吁他们应更加关注民生。
《贼退示官吏》是一首反映唐代社会动荡与民生困苦的诗作。作者通过描述西原贼的侵扰与官吏的苛责,表达了对当时政治腐败与社会不公的愤慨。诗歌的前半部分通过对比太平岁月与战乱时期的生活,展现了战争对百姓生活的深刻影响,尤其是对井税和安宁生活的强烈向往。
后半部分,作者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揭露了官吏的无能与冷酷,质疑他们的征收行为,并通过“岂不如贼焉?”的反问,深刻指出官员的残酷与盗贼的无情之间的微妙关系。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社会现实的悲剧,也反映了作者对人性与道德的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富有哲理性,引人深思。通过对比与反讽的手法,作者呼吁官员关注民生,体现了其深厚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批判官员的贪婪与冷酷,呼吁对百姓的关怀,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贼是在哪一年入侵道州的?
诗中的“井税”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作者希望如何结束自己的官职生涯?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