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9: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9:01
老能劝学照馀生,似夜随灯到处明。
往行前言如不见,暗中无烛若为行。
老年人仍然能劝导年轻人学习,以此照亮余生,正如夜晚随灯光到处明亮。
往日所说的话如果不再被听见,就像在黑暗中没有蜡烛照明,如何能够继续前行呢?
此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整体传递了一个普遍的教育和学习的主题。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生活的后期,老年人应当继续学习并传授经验。
周昙,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唐代是中国文学的高峰期,诗人们在这个时期创作了大量优美的诗歌。周昙的诗作多表现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知识的重视。
《春秋战国门》写作于唐代,那个时代重视学习和教育,社会风气较为开明。此诗通过劝导学习,反映了作者对知识传播的重视和对老年人智慧的赞美。
这首诗通过描述老年人劝导年轻人学习的重要性,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知识积累的关系。第一句提到“老能劝学”,强调了学习的永恒性,表明无论年纪多大,都应该持续学习。这种观点在传统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共鸣,尤其是儒家思想强调的“学无止境”。
接下来的“似夜随灯到处明”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知识的力量,正如夜晚的灯光,照亮黑暗,指引前行的方向。这种意象不仅让人联想到光明与黑暗的对比,也象征着知识与无知之间的斗争。
随后两句则转向反思,指出若过去的教诲被遗忘,“如不见”,那在黑暗中就如同缺乏方向的迷失,无法继续前行。诗人在这里传达了一种紧迫感,强调学习和传承的重要性。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情感上却深邃而富有哲理,表现出对知识的崇敬和对教育的重视。通过对比光明和黑暗,诗人让读者深刻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学习的重要性展开,通过老年人的劝导和知识的传播,强调了教育在生活中的核心地位,尤其是在面对黑暗和困惑时,知识是指引方向的灯塔。
诗中提到“老能劝学”,这句话强调了什么?
A. 年轻人的学习
B. 继续学习的重要性
C. 知识的无用
“似夜随灯到处明”中的“灯”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知识
C. 权力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反思过去
B. 学习的重要性
C. 时间的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