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后汉门。桓帝》

时间: 2025-04-26 05:28:24

诗句

能嫌跋扈斩梁王,宁便荣枯信段张。

襄楷忠言谁佞惑,忍教奸祸起萧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28:24

原文展示

能嫌跋扈斩梁王,
宁便荣枯信段张。
襄楷忠言谁佞惑,
忍教奸祸起萧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权臣的无奈与愤慨。诗人认为,虽然可以痛快地斩杀像梁王那样的跋扈之人,但却宁愿看到荣华富贵,也不愿意信任段氏和张氏等人。襄楷的忠告又有谁会被重视呢?难道要忍受奸邪之事在自己家中滋生吗?

注释

  • 跋扈:指横行霸道、专横跋扈的人。
  • 梁王:指汉朝的梁王,通常指权势过大的王侯。
  • 荣枯:指荣华和衰败。
  • 段张:段氏和张氏,指历史上权臣家族。
  • 襄楷:指襄楷,古代忠臣,代表忠言。
  • 萧墙:指家中,形容家庭内部的矛盾和问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昙(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生活在相对动荡的时代。他的诗风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常常关注社会政治问题,表达对权臣和腐败现象的不满。

创作背景

《后汉门》创作于唐代,反映了当时政治腐败、权臣专权的社会现实。诗人借古抒怀,借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表达对现实的控诉和对忠臣的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讽的手法,深刻揭示了权力游戏中的复杂人性和黑暗现实。开头两句提到“跋扈”和“荣枯”,表现出对权臣专权的厌恶以及对忠诚之士的怀念。诗人用“宁便”一词,显示出对现状的无奈和对权力的屈服,反映出对个人命运的悲观态度。

后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无奈,提出了忠言难以被重视的现实,以及家庭内部可能滋生的奸邪之事。这种家庭与政治的交织,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复杂,表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显示出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切关怀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能嫌跋扈斩梁王:可以痛快地讨厌专横跋扈的权臣,像梁王那样的存在。
  2. 宁便荣枯信段张:宁愿接受荣华与衰败,也不愿意轻易信任段氏和张氏等权臣。
  3. 襄楷忠言谁佞惑:襄楷的忠告又有谁会听从,忠言难以被重视。
  4. 忍教奸祸起萧墙:难道要忍受奸邪之事在家庭内部滋生吗?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权臣的专横与忠臣的忠言进行对比,突显社会的不公。
  • 反讽:表面上提到的“荣华”,实际上反映了对权力的无奈屈服。
  • 意象:萧墙的意象,既代表家庭,也象征着内部的矛盾和危机。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权臣的控诉和忠臣的惋惜,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道德沦丧和权力腐败的强烈不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跋扈:象征权力的专横与混乱。
  • 荣枯:象征命运的无常与不确定性。
  • 忠言:象征道德与良知的缺失。
  • 萧墙:象征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危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梁王”是指哪个时期的王侯?

    • A. 西汉
    • B. 东汉
    • C. 唐代
    • D. 宋代
  2. 诗人对“段张”一族持什么态度?

    • A. 赞美
    • B. 怀疑
    • C. 信任
    • D. 忽视
  3. “襄楷忠言”中的“襄楷”指的是?

    • A. 一位诗人
    • B. 一位忠臣
    • C. 一位将军
    • D. 一位王侯

答案

  1. B. 东汉
  2. B. 怀疑
  3. B. 一位忠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兵车行》:同样关注社会动荡与人们的苦难。
  2. 李白《将进酒》:表达对权力和生活的无奈与消极。

诗词对比

《后汉门》与《兵车行》的对比

  • 主题:两首诗都反映了社会动荡与个体命运的无奈,但《后汉门》更侧重于对权臣的控诉,而《兵车行》则更关注底层民众的苦难。
  • 情感:前者通过对比与反讽表达愤懑,后者则通过直白的描述展现悲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周昙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蝶恋花·花占枝头忺日焙 台城路 蝶恋花(邵平种瓜) 清平乐(题平沙落雁图) 南楼令(送杭友) 壶中天(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子敬同赋) 木兰花慢·锦街穿戏鼓 甘州(题戚五云云山图) 凄凉犯(北游道中寄怀) 风入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煎豆摘瓜 郢市歌 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毛字旁的字 陈公博 万口一词 絶郡 遇事生波 一字旁的字 鱼米之地 正寿 鬯字旁的字 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草字头的字 卝字旁的字 刻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