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33: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33:16
雨后行菜圃
作者: 苏轼 〔宋代〕
梦回闻雨声,喜我菜甲长。
平明江路湿,并岸飞两桨。
天公真富有,膏乳泻黄壤。
霜根一蕃滋,风叶渐俯仰。
未任筐筥载,已作杯案想。
艰难生理窄,一味敢专飨。
小摘饭山僧,清安寄真赏。
芥蓝如菌蕈,脆美牙颊响。
白菘类羔豚,冒土出蹯掌。
谁能视火候,小灶当自养。
梦中回忆起雨声,欣喜的是我的菜长得很好。
清晨的江路湿漉漉的,岸边的船桨轻轻划动。
老天爷真慷慨,甘露滋润着土壤。
霜根在这里茁壮成长,风中的叶子渐渐高低起伏。
还没用筐子来装菜,已在想着用杯子来盛菜。
艰难的生活条件限制了我,但我仍然敢于享受。
小摘一些菜送给山僧,安静舒适地寄托我的珍贵享受。
芥蓝像蘑菇一样,脆嫩得让人牙齿碰撞出响声。
白菘像羔羊一样,冒出土壤,露出嫩掌。
谁能把握火候,小灶自然要自己养护。
本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典故,主要表达作者对自然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书法家,政治家。他的诗词、散文和书法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正值雨后,诗人感受到雨水滋润大地后的欣喜,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雨后行菜圃》通过描绘雨后菜圃的生机与盎然,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热爱。诗中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展现了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首句“梦回闻雨声”让人感受到一种梦幻般的意境,仿佛置身于雨后的田野中,清新的空气和滋润的土壤令人心旷神怡。接着,诗人通过“平明江路湿,并岸飞两桨”描绘了江边的宁静与湿润,进一步加深了雨后生机的感觉。
“天公真富有,膏乳泻黄壤”则是对自然馈赠的赞美,表现了雨水对大地的滋养。整首诗虽以农田为题材,却不仅仅局限于对农作物的描写,更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苏轼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传达了对自然的深情和对生活的热爱,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种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正是苏轼诗歌的魅力所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如“白菘类羔豚”)、拟人(如“天公真富有”)、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趣味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珍惜,以及在艰难环境中依然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菜甲”主要指什么?
A. 菜的根
B. 菜的叶子
C. 菜的果实
D. 菜的茎
填空题:诗中“未任筐筥载,已作__想”中空格处应填入什么?
判断题:这首诗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苏轼的《雨后行菜圃》与王维的《春夜喜雨》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好,但苏轼更注重生活的细节与乐趣,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