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晋门。贾后》

时间: 2025-04-25 16:56:54

诗句

贾后甘为废戮人,齐王还杀赵王伦。

一从天下无真主,瓜割中原四百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6:56:54

原文展示

贾后甘为废戮人,
齐王还杀赵王伦。
一从天下无真主,
瓜割中原四百春。

白话文翻译

贾后甘愿成为被杀戮的人,
齐王最终也杀了赵王伦。
自从那时起,天下无人统治,
中原大地经历了四百年的分裂和动荡。

注释

  • 贾后:指的是贾氏家族的权臣贾后,意指权力斗争中的牺牲者。
  • 废戮:指被杀戮、被废除的状态。
  • 齐王:指的是齐国的王,代表了权力的象征。
  • 赵王伦:指的是赵国的王,历史上被齐王杀掉的权臣。
  • 瓜割:比喻像瓜果一样被切割,形容国家的分裂。
  • 四百春:指的是经历了四百年的混乱局面。

典故解析

  • 贾后:历史上贾后是权臣,象征着权力的争夺和牺牲。
  • 齐王与赵王伦:历史典故,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权力斗争和暗杀事件。
  • 瓜割中原:形象化地描绘了国家分裂的状态,表现出历史的悲剧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昙,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歌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历史的反思。

创作背景

《晋门。贾后》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权力更迭之际,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对权力斗争与国家衰败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历史的悲剧和权力斗争的残酷。开头两句直接点明了贾后和齐王、赵王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权臣们的心态与命运。贾后的甘愿牺牲,反映了权力争夺中的无奈与悲剧,而齐王对赵王伦的杀戮则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和不择手段。

后两句则转向历史的广阔背景,表达了一个更深层次的悲哀——自从没有了真正的主宰,整个天下便陷入了无尽的混乱与分裂,四百年间中原大地经历了无数的春秋更替,但却始终无法恢复往日的繁荣与安定。这种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的批判,也是一种对未来的警示,提醒后人要珍惜和平与和谐。

诗词解析

  • 第一句:直接表明贾后的身份与角色,甘愿被杀,体现出权力的无情。
  • 第二句:齐王的杀戮行为是权力争夺的直接表现,充满悲剧色彩。
  • 第三、四句:将目光转向历史的整体,强调了权力真空下的混乱和分裂。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瓜割”形象地比喻国家的分裂。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 夸张:四百春的表达,夸大了历史的久远与悲惨。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贾后、齐王和赵王伦的描述,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与历史的悲剧,表达了对失去真主和国家分裂的深切忧虑,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警醒。

意象分析

  • 贾后:象征着权力的牺牲者。
  • 齐王与赵王伦:代表权力斗争中的对手。
  • 瓜割:象征国家的分裂与混乱。
  • 四百春:时间的象征,反映历史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贾后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权力的象征
    • B. 牺牲者
    • C. 真正的主宰
  2. “瓜割中原”意指什么?

    • A. 国家统一
    • B. 国家分裂
    • C. 和平安宁
  3. 诗中提到的“齐王”代表了什么?

    • A. 统治者
    • B. 反叛者
    • C. 暴君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悲哀。
  • 李白的《庐山谣》:体现了历史与个人命运的交织。

诗词对比

《春望》(杜甫)与《晋门。贾后》在主题上都涉及到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但杜甫更倾向于表现战争对人民的直接影响,而周昙则通过历史的回顾,展现权力斗争的纵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历史与诗歌的交汇》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湖上晚归 立夏前二日作 初冬有感 渔父·湘湖烟雨长菁丝 连日扶病领客殆不能支枕上怀故山偶成 立春後十二日命驾至郊外戏书触目 定风波·敧帽垂鞭送客回 村东晚眺 纵笔五首 其一 幽居杂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虎字头的字 閠字旁的字 束手待毙 觉轮 众功皆兴 各霸一方 长字旁的字 禾字旁的字 包含嘻的词语有哪些 真命天子 包含忌的词语有哪些 实旷来远 阉奴 反坫 羊字旁的字 温腻 肠肥脑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