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6:54: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6:54:29
作者: 晁补之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
松间药臼竹间衣。
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
月斜西院愈声悲。
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在被贬的江城里没有房子可买,只能和残存的僧侣依偎在野寺中。
在松林间的药臼和竹林间的衣物交错着。
水流到了尽头,我四处走访;云起时,我就坐下来静静地看。
那只幽静的鸟儿究竟因为什么而鸣叫,难道是为了我耳边的惆怅?
月光斜照西院,声音愈加悲凉。
青山虽然美好无比,却仍觉得不如回家。
作者介绍: 晁补之(约1051-1110),字希逸,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词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及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诗人被贬期间,表现了他对归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临江仙·信州作》通过对江边景色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归乡的渴望。开篇即以“谪宦江城无屋买”揭示了诗人被贬的困境,紧接着对周围环境的描绘,既有自然的宁静,也有内心的悲凉。词中“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表现了诗人行走在无尽的水边,面对自然的变化,内心却是迷茫和无奈。
诗中“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的提问,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对生活的思考,似乎在问自己为何如此悲伤。最后两句“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则是情感的高潮,青山虽然美丽,却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归家之路才是最令人向往的。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他对命运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谪宦”指的是( )
A. 被升迁
B. 被贬
C. 官职稳定
D. 自愿离职
诗中“青山无限好”表达了( )
A. 对自然的喜爱
B. 对归乡的向往
C. 对生活的满足
D.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